理财周刊/招商引资 推动台湾产业升级转型
文/洪宝山
受到中美贸易战及新冠肺炎影响,台商回台设厂与日俱增,据投资台湾事务所统计,截至6月19日已有537家台商登记在案,投资金额已达1兆387亿元,可创造近十万个工作机会,产官学界一致认为这是台湾产业「转骨」的大好机会,可带动台湾产业升级转型。
投资台湾招商引资,目前是由经济部投资台湾事务所负责,营运长何坤松提到,过去二、三十年来,台湾产业外移严重,甚至有空洞现象,考量人工成本,外移的基地以中国大陆及东南亚为主,两年前因为中美贸易战,在关税压力下,厂商开始转移生产基地,前行政院长、即现任副总统赖清德责成规划台商回流方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台厂都有认知,不要把生产基地过度集中在中国大陆,希望台商在选择生产基地时,可以再度选择台湾。
投资台湾三大方案,包含「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根留台湾企业加速投资行动方案」、「中小企业加速投资行动方案」,内容虽以「5+2」为基础,但是不限于五加二,像是高附加价值的零组件产业、供应链居于关键地位,或具有国际品牌行销全球的厂商,皆可申请回台设厂相关优惠。
「有一些产业链已经慢慢回来,并产生带头作用」,以自行车产业来说,成车厂巨大回来,相关的零组件、脚踏车板变速器等也跟着回来,汽车零组件、网通电子也有这种现象,经过这五百多家台商的回流,整个产业链都会慢慢成形,「这是台湾一个转骨的机会,我们把台湾最具优势的半导体、IoT、5G、AI产业找回来,慢慢有些成效,而且已经扩及到航太、车用零组件等二线产业」。
何坤松表示,政府已经意识到台湾不能再走高度人工化的产业,因此,辅导厂商回流基本的条件是「产业制程升级为智慧化及自动化」,举例来说,过去金属机械业,需要大量人工、黑手,「这类厂商来申请方案时,我们会派专人辅导升级为自动化厂房、设备,投资台湾事务所是一个平台,外围有很多专业的机构,如智慧办公室、工研院、航太或车辆产业办公室互相支援」,希望把产业引导到更高层次的领域。
政府编列预算 后端金融体系支援
政府挺台商回流,在后端金融体系有相对应支援,由国发基金会匡列五千亿(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之5+2产业)、八百亿(根留台湾方案),及信保基金匡列的一千亿(中小企业),做成三大方案。何坤松说明,一般人会有误解,政府不是直接补助厂商,而是鼓励银行承接融资案,按厂商在跟银行融资时,会产生两种费用,一是手续费、二是利息,利息部分政府不补助,国发基金会及信保基金匡列补助是融资的手续费,依贷款额度,「大企业贷款一百亿以上,补助0.1%;二十亿到一百亿,补助0.3%;二十亿以下,补助0.5%,而中小企业可以拿到较高的乘数,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可以拿到0.5%的手续费补助」。
投资台湾事务所是一个单一的窗口,最主要是扮演协调的角色,何坤松说明,多数厂商需求,都有相对应的权责单位,并非事务所处理的范围,以厂房来说,某一家公司希望提升新建厂房的容积率,但是地方政府有相关的容积规定,事务所邀请地方政府、厂商三方协调,后来这件事顺利解决。另外,有一些厂商有供水、供电、天然气的问题,相较于科学园区,少数地方工业区的基础设施较不足,也是由投资事务所会同相关单位协调处理。
台商回流,带动工业用地一波涨幅,工业用地到底够不够?何坤松指出,五百多家回流的台商,真正需要协助寻找厂房及用地的不超过十家,大部分还是利用过去迁移到中国大陆所留下的闲置厂房,或既有厂房加盖提高容积率。
当然地方响应政府的三大方案,会解编一些新的工业用地,譬如,嘉义大埔美工业区已经开到二、三期,最近高雄桥头科学园区划设185公顷的产专区,台糖更在彰化以南增设九处产业园区,总开发面积1204公顷,预计提供843公顷用地供厂商建厂,「只要厂商不坚持某个方位,一般来说,都可以轻易寻找到符合需求的厂房用地」。至于是否平衡城乡发展,何坤松强调,还是尊重厂商的决定,目前厂商的分布,以西部走廊为主,桃竹苗、中科、南科最多。
人才方面,除了协同劳动部,给予回流台商一定比例的外劳额度之外,投资台湾事务所设有揽才组,专门延揽外籍的专业人才,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事务所每年有三次会同投资处的揽才团到欧美日争取国际性专才,或是和企业、工会合作媒合人才。针对本劳部分,经济部、劳动部、教育部有一个次长级的会议,定期开会讨论需求及方针,特别是疫情严峻,希望能够结合厂商找出对策,让应届毕业生迅速就业。
转移生产基地 政府加速吸引台商、外资来台
「贸易战只是一个导火线」,投资台湾事务所是由投资业务处、投审会、招商中心三部会所组成,在贸易战之前,三部会早有密切的交流,负责国外招商,因此,对外招商并非纯然是贸易战的关系,何坤松引用前经济部长沈荣津的说法,「一家企业转移生产基地,必定是经过缜密的评估,通常都是二、三十年不会改变,绝非短暂的三、五年,过去台商转移中国也是二、三十年」,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或未来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厂商已经有概念,不会把生产基地放在同一个地方,以后中国大陆有、印度有、巴西有,台湾也有,供应链分散处理,台湾如此,美国、日本亦然。」过去没有贸易战,政府同样招商引资、推销台湾,「趁着这一波贸易战、新冠肺炎厂商转移生产基地,我们提出措施,希望加速吸引台商、外资进来台湾。」
三大方案之中,并不局限外商投资,只要外商在台有设立公司或子公司,皆可以来申请,事实上,在这一波回流的台商名单中,也有外资持股比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厂商,特别注意的是,分公司因不具法人独立的资格,目前还不予开放。
何坤松提到,三大方案初期的目标是二千五百亿,投资台湾事务所二、三个月就达标,后来追加到五千亿、八千亿都如期达成,现在投资金额已来到1兆387亿元(截至2020年6月19日统计数字),目前首长已经不设目标,进一步严格要求落实执行方案,投资事务所每两个星期有固定会议检讨落实状况,大部分计划都是三年、少部分五年,去年落实2255亿,今年落实二千二百多亿,预估年底总计落实5471亿。
落实执行方案 积极对外商招手
「今年GDP的成长,贡献最大的是I(Investment)」,按GDP=C+I+G+(X-M),消费的部分(C),因为疫情受到影响,进出口值(X-M)同样不好,两相抵减差异不大,政府的公共支出及减税并没有显著的效果(G),但是I可以增加很多,除了台商之外,投资台湾事务所更会积极对外商招手,像是Apple、FB等标竿企业,不管是研发中心或资料中心,期盼他们来台设厂,「不好说今年GDP会比去年好,但一定会是一个重要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