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摘不掉的公设财团法人魔戒

文/江上云

这阵子,为了中华文化总会的选任问题蓝绿又杠上了。这个当年由官方主导的社团法人,如今被会长刘兆玄指称是民间团体,要官方的手不要伸进去干预;而碍于规定,如果现任执委监委不愿审查新会员资格,新政府还真难拿回文化总会。而这,也正是十几二十年来纷扰不断的财团法人、社团法人「公产私产」问题的翻版。

长年以来,公设财团法人、社团法人扮演政府「外围」组织,享有用人不受公务人员法规捆绑的便利弹性,不仅成为政府施政的白手套,同时也沦为安插人事政治洪道。这些问题乃至衍生的诸多弊端监察院不止一次提出纠正,每年立法院预算中心的预算评估报告,也都经常提出批判,但也难以解决。 糖协中技社脱离控制 庞大资产落入退休高官手中 公设财团法人脱离政府控制、由公产变私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张有惠一任十七年的糖协董事长之位。糖协原由国营事业台糖设立,却在2000年3月大选、陈水扁当选后,张有惠主导董监事会议修改章程,台糖派任董监事的规定,改由「自行聘任」,开启了糖协转入私有之路,连带地,糖协的80亿元资产也落入私人手中。

中技社也是另一个例子。长年由前副总统萧万长人马盘据的中技社,同样也是修改选举办法,让官方无法插手常董、董事长的选任,如今,名义上由经济部监督设立的中技社,早已脱离经济部的控制,要怎么拿回来?10多年来始终无解。

11月10日,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胡文琦唐德明洪孟楷等人召开记者会指控「蔡政府黑机关黑猫财集变」,批判蔡英文政府520上台后成立了13个「黑机关」,雇用人数达3百人、相关经费逾7千万元。

民进党政府则反驳,这些多属任务编组,像总统府司法改革国是会议筹备委员会行政院青年咨询委员会、行政院能源及减碳办公室、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等,根本连机关都称不上。 其实,新政府成立这么多组织,或有「叠床架屋」之嫌,但在政府公务预算体制下,如何达成政治酬庸目的?具长期执政经验的国民党,才是真正熟悉个中窍门高手。而「公设NGO」就是最常运用的门道,亦即由政府、公营事业捐助成立的公设财团法人、社团法人,作为政治上安插人事的疏洪管道…(本文截自财讯516期,详全文)

相关报导

政治献金藏身基金会 阳光法案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