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我的理专不是人
文/林文义
一家银行大打广告,宣称该行的机器人对客户的问题可以对答如流。对此不太相信的东吴大学教授蔡宗荣特地打电话过去测试,初期机器人对答不太顺,但愈来愈流利,带着狐疑态度的蔡宗荣,最后忍不住问对方:「你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人?」结果对方回答是真人后,让蔡宗荣证实自己的怀疑,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蔡宗荣同时兼任东吴大学金融科技中心执行长,对于各金融机构推出的FinTech(金融科技)业务,他都会去体验一下。
蔡宗荣笑说,各银行现在最需要的是聊天机器人,但中文的聊天机器人实在不易开发,当机器人讲英文时,因英文的文法严谨且有词性等规定,因此在回答英文的问题较易设计,对答也较为流利。但中文的文法逻辑不强,要机器人以流利中文对答,并非易事,所以目前各金融机构推出的机器人中文客服,大部分是半自动的,也就是当消费者的问题复杂到机器人无法回答时,就会请出「学长姊」协助,这些学长姊就是真人。不过,虽然目前机器人理财尚未完全成熟,但机器人进入金融业务领域却是一个现在进行式。
金融科技面向广泛,但综合来看,台湾目前积极研发推动的主要有大数据、人工智慧、机器理财、生物辨识、区块链五大区块,金融业者正透过这些金融科技进行深度大改造,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其中,大数据与人工智慧又是业者发展机器人理财的核心基础。
5大科技正改变金融面貌大数据与人工智慧是核心基础
金融业现在应用的机器人有三个领域,第一个是迎宾机器人(即不少金融业者引进的Pepper),主要是放在营业大厅与顾客互动。第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资讯用在智能客服。第三就是理财机器人。
大数据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帮助金融业更认识自己的客户,当金融业更清楚客户的投资面貌就能达到精准行销,并得以运用到机器人理财上。第一银行大数据顾问洪瑞隆表示,第一银行运用大数据分析,将客户区分成尊荣精英、银发养老、潜力理财、小资理财及其他5种共9种类别,每种类别再按照顾客的属性分成积极、保守、稳健等,这些大数据分析并透过云端传送到每位理专的iPad,因此当理专看到客户是属于银发养老族群,就不会去推荐风险性太高的基金,这样就能把对的商品卖给对的客户,既符合客户需求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这也是机器人理财比真人理专更胜一筹的关键所在。…(本文截自财讯529期,详全文)
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