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以「经济特区」重振台湾海上雄风

▲尽快将仍大幅封锁低度利用海上优势彻底打开,以最开放的态度放手与周边的竞争者一较高下。(示意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马凯/社会企业公约基金会创办人经济评论家,《经济日报》前总主笔中华经济研究院前研究员。

高雄年轻女议员质询韩市长时大翻白眼,一时之间,沉寂多年的自由贸易区顿然又夯了起来。电视名嘴蓝绿政治人物纷纷激辩自贸特区的是与不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好不热闹。但一旁观战的社会大众则如堕五里雾中,不仅弄不清到底什么是自贸特区,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自贸特区?

根究柢,蓝营立委最近提出的「自由贸易经济特区」,乃是马政府时代力推未逮的「自由经济示范区」的修正版。而被简称为「自经区」的后者,正是我自2008年初大力鼓吹,未获回响,不得已而介入2010年市长大选,义助一候选人为其设计「改造高雄方案」中所规划的自由经济特区。其后引起当时的经济部长施颜祥注意,特邀前去详谈数小时后,最终拍板:「我懂了,你要推自由经济示范区!」

就在那一刻,施部长犯了两个大错!其一是,「自由经济示范区」被媒体简称为「自经区」,而「自经」二字在论语中孔子已明白指出就是「自缢」、「自尽」。反对者即曾以「自经区」就是「自杀区」、「自尽区」等百般嘲弄。其二是,在那一晚长谈中,座中一位经济学者不断举出各种理由严词反对设置经济特区;不幸的是,当施部长决定要对此进行专案研究时,所委托的正是出君。最后马政府所推出的「自由经济示范区条例」,果然不是集中火力,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设置具有实验性质的经济特区:而是六海一空,以既有的「自由贸易港区」为线索,在全台设立虚拟的自由经济示范区。有此二事,「自经区」之后运途乖蹇,几可预见。

为什么国民党主政时黯然告终的「自由经济示范区」,6年后,会在民进党主政时又死灰复燃?其关键正是韩国瑜。他高喊要让高雄成全台首富,但单靠货出去,人进来这样的手段难以奏功。唯有推出一个可以一举令高雄翻转的大工程,才有成功的机会。当初为高雄量身打造的经济特区,正是最佳选择。然而马政府版的示范区,本身定位模糊偏差,漏洞百出,又备受民进党杯葛无力自保,并不是称手的武器。恰于此时,蓝营立委也从旁呼应,提出修正的「自由贸易经济特区条例」。它有两大不同:一是其简称将顺势改为「自贸特区」;二是去除若干当受质疑的条款,尽可能避免负面的打击;更重要的是,旧条例中自我局限于既有自贸港区的消极立场完全扬弃,地方政府可选定工业或产业用地,申请设置为特区。于是,8年前那一夜,施部长不经心铸成的大错,乃全然改正。

为什么在地方县市设置特区如此重要?首先,其面积可大为扩增,甚可扩大如新加坡。这与原先限缩于海、空港一隅的自由贸易港区岂可同日而语?其次,在一个如高雄一般海空条件卓越的地区设置可与新加坡、香港媲美的自贸特区,才能根治台湾的十大病,让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为台湾再造辉煌!

台湾经济的十大病暂且不谈,且看如何再造辉煌。400年前,先民跨海来台之初,即充分发挥台湾雄踞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之交,紧扼西太平洋南北往来咽喉的地理优势,郑芝龙颜思齐人率若干部众,即能勇抗西方势力,雄霸一方,各国往来商人皆赖其旗号庇护;其后的香港、新加坡何足论哉!

但自明末海禁以来,在重重封锁之下,台湾的海上优势横遭阉割殆尽。国民政府来台,两岸对峙,全台海域均划为第一线堡垒,地理优势更毫无施展空间。直到1960年代,由于内销市场饱和,无力再支撑经济发展,方有限度地开放海外原材料进口之后加工再出口,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利用,令台湾经济一跃而起。藉加工出口贸易为杠杆,高速发展20余年,竟得跻身已开发国家之林。这个可由加工出口特区为代表的阶段,为400年来又一度台湾最辉煌的时刻

唯此发展策略有时而尽;到1986年,终因内外交逼,驱迫加工出口业大举出走,而使绚烂复归平淡,驯至台湾经济失去方向,欲振乏力而每下愈况。之所以如此,亦因朝野上下因循故技独沽一味,只知依赖加工出口将海上优势发挥了极小的部份,一旦出走,就只能胶柱鼓瑟、抱残守缺,坐吃山空,却无人醒觉。尽快将仍大幅封锁、低度利用的海上优势彻底打开,以最开放的态度放手与周边的竞争者一较高下,令郑、颜流衍下来的DNA再获施展的机会。当台湾经济已走到尽头,这正是我们痛定思痛、迷途知返的时刻。但,该怎么做呢?

热门点阅》►台湾国步维艰,走向自由开放才有活路►看更多【马凯】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