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部署神救援 疫情下的逆势商机

图/路透、美联社

Walmart早在几年前便斥资建置BOPIS(Buy Online Pickup In-Store)等新兴应用模式,在疫情爆发后改良成「抗疫版」,让消费者可在无接触的情境下完成购物、避免感染风险

在COVID-19疫情爆发后,各国政府祭出社交距离、封城、学校关闭、工厂停工令等防疫手段,许多企业与机构也配合执行在家工作、远距教学等应变措施。突如其来的「禁足令」无疑冲击许多产业服务业尤其首当其冲,包括观光旅游百货商场、大型量贩店等皆饱受冲击。此外,工业制造业者也因部分上下游工厂无预警停工,以及远距协作研发产品难度过高等问题,而陷入运作效率不彰的窘境

然而,在同业哀嚎声遍野当中,却有厂商靠着过往前瞻部署数位转型应用方案,而在研发团队协作效率、客户接触/互动上得以不受影响,不仅大幅降低企业受疫情冲击的程度,疫情间甚至有逆势成长表现。

Maersk Drilling是油井钻孔设备商,客户多是跨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为了协助客户优化油田钻井效率,Maersk Drilling过往大手笔在大型油井钻孔设备上布建上千个IoT感测器,接着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跟客户提案创新运作概念。但在传统作法下,从提案、试验到正式建置/扩建,往往需花费数年时间。当中关键原因之一是,远距沟通创新概念及协作研发的难度很高。当使用数据或透过2D平面显示介面跟客户沟通时,常发生「一方解释得很吃力,另一方听得很痛苦」的状况,双方需要多次来回沟通与确认,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自然会拉得很长。

为了克服此问题,Maersk Drilling在2018年时尝试结合数位双生与混合实境两项前瞻技术,让油井钻孔设备的「虚拟分身」可直接出现在海外客户的会议室中,双边的研发团队便可一面讲解/讨论、跟虚拟物件互动,并能同步掌握实体设备上产生的即时数据。研发构想「可视化」后,即便双边人马身处异地,还是可以有效率地完成构想说明、多人研发协作等任务。实际导入成果方面,Maersk Drilling宣称提案从概念到建置完成所需的时间,大幅缩短到数天或数周。

上述解决方案由Maersk Drilling内部研发团队协同外部新创公司合作开发,意即他们既是技术开发商,也是使用者。新模式落实后,除了受到客户肯定,还成功地数位转型,成为同业中的先驱者;而此前瞻部署也让他们在疫情期间,跟海外客户、研发团队的互动效率上不受影响。

反观,绝大多数工业/制造业者在「在家上班」政策下,立刻碰到远距产品研发协作的困难,多数企业运用视讯会议软体应急,但却发现部分状况下难以清楚地沟通、指导产品设计细节,导致开发效率大不如前。例如:有些产品开发部门需要参考纸本设计图、旧的平面设计图,或使用巨大的3D模型,远距协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数位化程度偏低的中小型制造业者,更是面临不可能的任务,有些企业仍主要使用2D-CAD(Computer-added design),时常发生「工厂依设计图生产出零组件,却无法组装起来」的尴尬情况,这时唯一解法就是请产品设计者亲自前往工厂指导,换言之,在远距上班措施下,根本无法处理。

Walmart为零售业巨擘,在美国境内超过5,000个实体店面,该公司亦是零售业界知名的新兴资讯科技采用者,一方面巩固龙头地位,同时也借此力抗来势汹汹的劲敌Amazon.com电商平台。

零售业是COVID-19疫情下受伤最重的产业之一,疫情期间美国境内的量贩店几乎都限制进入卖场的人数,导致消费者每次到店消费时,都要额外花3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购物任务。Walmart拥有上千家实体店面,理当首当其冲。所幸,他们早在几年前便斥资建置「店铺自动化解决方案」、BOPIS(Buy Online Pickup In-Store)等多种新兴应用模式,因此即使是在2020年2~4月市场需求最低迷的时期业绩表现依旧亮眼,甚至还优于去年同期。

疫情爆发后, Walmart迅速在BOPIS服务模式基础上「加值」。原本BOPIS解决方案,是在特定实体店面布建Pickup Towers,也另打造Drive-Thru Pickup区域,平时的功用是让消费者可以就近取货,省去排队购物的时间。「抗疫版」BOPIS进一步添加贴心服务,除了让消费者在线上下订单、设定到店取货的时间之外;消费者到达取货地点后,只需透过App告知店内人员停车格编号及车辆颜色,Walmart员工会在五分钟内将商品送达停车处,并帮消费者放进后车箱,让消费者可在无接触的情境下完成购物、避免感染风险,同时也免去等待排队购物及结帐的煎熬。

「抗疫版」的BOPIS应用服务,在疫情期间受到消费者好评,也让Walmart的营收表现还逆势成长。对照同业业绩惨绝人寰的状况,Walmart靠着早年超前部署的新兴资讯科技、打造更有弹性的消费者接触管道,使其在遭受疫情攻击时反而因祸得福。

Walmart和Maersk Drilling导入的新兴科技,在「太平盛世」时对企业的营运弹性、业务拓展,及长期备战力有所助益;在「非常时期」则可确保企业具备高度应变力,可供正在规划数位转型的企业做为借镜。上述两家厂商皆是企业数位转型的先驱者,但当初率先同业部署新兴应用服务的动机,其实只是单纯为了提供客户更有弹性、更有效率的互动方式,并非因为神准预测天灾即将降临。没想到「幸运地」在疫情期间「顺便」立了大功。不过也因此,不同于大部分企业在疫情爆发后采用的「应急方案」,这样的「疫」外部署,自然也就不会因为疫情平息而被舍弃。

从这角度来看,对于解决方案供应商或许也有某种程度的提醒作用。COVID-19爆发后,市场上喊出许多所谓「疫情下的新商机」,激励厂商投入研发资源。但须留意,虽然疫情下产生的需求,确实可让新兴应用服务供应商、新创业者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但这些商机究竟是短期替代效应下产生的「应急」商机?还是在疫后世界还是能长存的真商机?最终或许还是应回归企业的需求本质,也别忘了要将企业长期效益等现实因素,同步纳入评估考量才是。(本文作者为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