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再置换」易残废 台湾领先亚洲推「登录制度」

人工关节「再置换」易残废,台湾领先亚洲推「上网登录」。(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全台有95%的老年人饱受退化性关节炎困扰,此时就需靠置换关节恢复行动能力。根据健保署2007年至2014年统计,膝关节与全髋关节的5年再置换率,却比第1年高出3倍左右。为了降低置率,健保署自今年1月起领先亚洲,与医界合作推动「人工关节登录制度」,找出再置换率较高的医疗院所进行辅导

彰滨秀传医院副总裁古鸣洲医师表示,装了人工关节后,金属骨头摩擦会造成骨质流失,此时若需再置换,就需要再切掉一些骨头,不仅手术时间延长,感染与复发机率也较第一次置换来得高,严重还可能导致终身残废。

由于人工关节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5至20年。古鸣洲说,细究再置换原因,若与第一次置换期相隔不到1年,感染的原因占了多数;5年则可能为技术问题,10年则可能是医材有关

▲健保署长李伯璋(左)与彰滨秀传医院副总裁古鸣洲医师。(图/记者严云岑摄)

健保署医管组专委陈真慧举2007年至2014年登录资料为例,医学中心1年的膝关节再置换率为0.6%,5年却高达2.18%,增长了3倍多;髋关节的1年与5年置换率也分别为1.21%与3.1%,高出近3倍。而再置换的手术费用,也比第一次多出了2至3万元。

为了民众的就医安全,健保署自2016年1月起与医界合作推动「人工关节登录制度」,初期先从执行量较多之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部分关节置换术并整形术等7项手术,2015年约4.8万件,由医院上传手术个案之身高与体重,手术入路途径麻醉危险分级,及人工关节植入物医疗器材条码资讯,供长期追踪植入物的预后。

根据健保署资料统计,今年截至6月,全国计230家医院申报人工关节相关手术费用,共55家有上传资料,院所上传率24%;全国计23,717件费用案件中,共5,336件有上传资料,件数上传率约22%。

▲人工膝关节术前术后对比图。(图/健保署提供)

健保署长李伯璋表示,北欧四国纽澳英国等,已于1979年陆续推动人工关节登录制度,美国也于2012年开始推动,预计2018年完成登记。其中英国更在翻修的大数据中,发现人工髋关节所溶出的重金属,会减少使用年限,挽救无数年轻病患免于二次手术痛苦与终身残障。

他说,健保署正规划将手术院所、时间、原因及内容放入健康存折供民众查询。未来民众行关节置换手术前,也可主动体醒医师帮忙登录。目前申报件数逾百件且上传率超过90%的医院,包括新光医院、恩主公医院、大林慈济医院、彰滨秀传医院等。目前医院上传一件可多得5元费用,健保署明年会规划给予上传率高的医院额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