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士林夜市迎合陆客 没落危机上身?

文/黄玉

自从2011年士林公有市场新建物落成,规画大客车停车位后,士林夜市成为陆客必游景点。但去年底爆发水果摊「坑杀陆客」事件,导致夜市形象受损;此外,今年的毒淀粉新闻,也让游客大减。而将美食摊设置于地下室,一直以来就为人所诟病,甚至有人担心,一连串不顺,会影响周边的士林商圈,爆发如同师大夜市商圈的存亡危机

抢接大陆客大家都卖蚵仔煎、牛肉面

「没有那么严重,不至于啦!」台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荣促进会理事长文山说,师大夜市主要是因为有大部分范围位于非商业区,加上道路宽度不够,不符合法令规定,才会引发灭绝危机。 「不过,士林夜市这两、三年的确出现不少变化。」苏文山说,现在的士林夜市,正面临「转型」阶段。

士林公有市场的小吃摊位由约200摊减少到94摊,面积从6000坪骤减为1700坪,加上同时间人数限制为1400人,陆客多,相对挤压台湾本地客。台北市公有士林市场自治会总干事郭逢时说,以平日约7000人来说,陆客约占一半,多数摊商则认为,应该更多,有时更高达7、8成。

为了迎合陆客喜好,摊商卖的产品结构也开始出现变化。过去士林市场最知名的小吃为蚵仔煎、生炒花枝臭豆腐大肠小肠大饼小饼等等,但是陆客点这些知名小吃,多半只是为尝鲜,忠诚号蚵仔煎老板娘太太说,通常都是4、5个人点一份,很多卖蚵仔煎的摊商,都已经撑不下去,少了很多家。

但记者实际走访地下市场,发现其实卖蚵仔煎的摊商还不少,原来,为了争取商机,蚵仔煎这种指名度高的产品,摊商就会兼着卖,而多数摊位也增加了许多陆客爱吃的品项,例如:鲜虾面、鱼丸汤面、牛肉面等面食,或是干脆放上各式面条,再写上一个大大的「面」字,一位摊商说:「多卖一碗算一碗。」

追逐陆客所爱,原本过去只卖一、两样的摊位,也只好变成小吃「量贩店」,什么都卖。陆客爱的海鲜类产品,如虾子鱿鱼海螺螃蟹等等,也都开始出现在菜单上,每一摊几乎变成大杂烩,什么都卖,像是卖牛肉面的也卖臭豆腐、卖红油炒手的也卖大肠包小肠,每一家的同质性越来越高,长期下来,将失去特色美食及传统老店

朱太太说,大家也很无奈,曾有人卖过可丽饼、干贝烧等,但没有宣传,陆客不认识、不喜欢,怎么样就是卖不起来,后来这些摊不是撤出,就是只好改卖和大家一样的。

提升吸引力要靠在地味多元性

台湾游客减少,对商家来说,吸引陆客上门或许带来新商机,但是陆客多半只吃不买,商品同质性高也会让各家竞争力降低。世新大学观光学系教授黄跃雯表示,对多数生意人来说,只顾得到眼前利益,但是若一味迎合陆客喜好,长期下来,反而失去夜市呈现在地生活与文化的风采,而这往往才是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苏文山也认为,观光客只是点缀,不可能变成主要客层,夜市经营还是须以本地客为主。生意变差,商家应该要想办法如何去提升对主要消费族群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学生等族群的吸引力。

【 更多报导

 美食反指标:正妹很多的餐厅,千万别进去!

 小祯从「败名牌」到「存一半」 》不靠爸,存款存到7位数

 40岁了!不走升迁的阶梯,你会更快乐

 被收视率打败》不喷政论口水 李涛小人物温情

 夏天蟑螂多?日本爆红杀虫剂:4秒急冻蟑螂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