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问题敏感 基改马铃薯与传统一样安全、营养?
文/王道还
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基改作物,都是为了农人的利益而设计的。那些农作物由于得到外来基因的加持,能够抵御虫害或忍受除草剂的摧残,可为农人节省成本。事实上,开发基改作物另外有个路数,就是针对消费者的利益。例如美国新开发出一种马铃薯,商品名Innate,天门冬醯胺酸含量比较低,油炸之后形成的致癌物丙烯醯胺因而减少50〜75%。去(2014)年11月,美国农业部批准这种基改马铃薯的商业种植。今年3月,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也判定这种马铃薯与传统马铃薯「一样安全、营养」。
最近国人对于食安问题特别敏感,但是注意力多集中在食品添加物方面。其实有些致癌物是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例如马铃薯富含天门冬醯胺酸与淀粉,这两种天然成分在高温(摄氏120度以上)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丙烯醯胺。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接触到的炸薯条,丙烯醯胺含量最高。以烘培制作的洋芋片就低多了,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下1公斤都在安全范围之内。
作者王道还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组。本文刊登于《科学发展》2015年6月,510期,以及《科技大观园-科技部》网站,经作者同意授权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