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马铃薯粉」有毒性物质?食药署:没发芽就安啦!

网路谣传马铃薯粉含有毒性物质?(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白粉常被用来做食物勾芡的原料,但网路谣传「马铃薯粉含有毒性物质?」对此,食药署指出,目前市售的太白粉来源主要有马铃薯粉与树薯粉两种,但其实「未发芽」的马铃薯和一般马铃薯磨成粉做成大白粉使用,都不具任何毒性。

食药署说明,马铃薯发芽时,芽眼及芽根会开始变绿,整颗马铃薯会产生大量茄碱龙葵碱),特别会集中在芽眼及马铃薯外皮,且其他部位的茄碱含量也会增高。但由于茄碱对热稳定,一般烹煮不会受到破坏,即使高温加热也无法去除毒性。

不过,食用过多含茄碱植物可能会产生急性中毒,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罕见症状包括血压偏低、心跳偏慢、呼吸变快、肌肉绞痛、流涎以及溶血等。发生中毒的时间多在食用后2~24小时,腹泻的情形可能会持续3~6天。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NEWS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