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倒逼的两岸新契机

是的,两岸政治仍冷,但我相信大陆开放政策中对于台湾企业仍然会一如过往的另眼看待,因此,台湾的各个产业应该尽快了解大陆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以及自己可以对标的对象。(丁学文提供)

过去大陆股票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市值管理乱象丛生,促使监管层加重监管力道。(新华社)

人生有许多的如果,却只有一个结果。如果不是读书时就对资本市场情有独钟,就不会知道资本市场源起荷兰;如果不是回台湾第一个工作是荷兰银行,就不会有机会接手到当时的荷商飞利浦子公司台积电TSMC在台湾的联贷案,这结果让菜鸟的我又惊又喜大开眼界,也学到了荷兰人在融资市场的高超手腕;如果不是在台湾开始发展资本市场之际在中华开发子公司工作,就不会看见台湾股票市场与科技产业的横空出世与繁华落尽;如果不是从事创投,更不会在2005年大陆股权分置时有机会在上海见证中国A股的腾空而起,还在其后的起起落落中看见初创猪的起飞与O2O的一蹶不振。如果说这些幸运让我经历了别人没有的经历,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趋势,那正被市值管理倒逼的两岸整合风潮,我希望能成为台湾产业再造春天的美好结果。

台湾观点

身在金融江湖的人,肯定常常听见荷兰郁金香隐喻,事实上,早在18 世纪世界上第一个运用市值管理的国家就是荷兰。当时的荷兰发现: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规模是企业经营的第一障碍。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张股票,借此吸纳了大量北欧有钱人资金,这让公司可以获得更多资金进行营运,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直接融资,要知道当时荷兰曾一度吸纳了全球 70%的资金呢。

荷兰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拥有跨国公司的国家,还让荷兰短时间内就拥有了超过300家的上市公司。后来,荷兰暗助西班牙扩张,可惜的是,西班牙与英国发动海洋战争失败,连带也让荷兰就此一蹶不起。接着金融市场也从荷兰转移到了英国,最后在美国酝酿出了华尔街。

经济下行 倒逼改变

如今物换星移,大陆正在经历美国在19、20世纪经历并购、重组以及产业集中的过程,大陆国有企业本来就喜欢拉帮结伙,但民营企业这几年也开始借助资本市场启动并购。另一方面,过去因为大陆股票市场不规范,有很多以并购为名,行市值管理的乱象,也让监管层开始加重监管力道。除此之外,大陆A股已经开始和台湾股市一样,股价净值倒挂,这让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痛苦万分。

对投资人来说,在这个金融收缩、金融下行的过程当中,最优的选择当然是买有故事最靠谱的标的,今天的大陆企业家、大陆创业者、大陆股民终于觉醒,他们不愿意再被征收智商税,所以他们开始拼命学习,拼命在泡沫以后想要看清事物的本质。我个人一直觉得大陆的新兴业态,其实是从市场的夹缝中产生和生存出来的,虽然它给创新提供了缝隙、提供了市场,但如今的时不我予正在倒逼着大陆企业进行改变。

面对现实 脚踏实地

供给来看,大陆在很多领域的市场结构,还是垄断式的结构,体制僵化,管制盛行,任何一个松动的改革,都会释放巨大的供给潜力。供给侧改革要从技术面来看,互联网技术让世界变平,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结合,提高了效率,改变了商业模式,颠覆了习以为常。关键在于,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很多政策壁垒,让大陆出现了从后发劣势后发优势的转变。难怪《经济学人》在最新一期封面故事要以「Red moon rising 正在升起的红月亮」来形容中国科技产业的日行千里,事实上,一个由日本出版社Nikkei及科学出版社Elsevier 从2013-18年针对1720万篇论文的调查发现,在诸如锂电池及深度学习等30个领域中的23个中国已经独领风骚。

从监管来看,监管的趋严是给一些企业带来了风险,但也促进了提升自我的不得不。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陆上市公司正在寻求活下来、熬过去、坚持住、等风来,而市值管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市值管理 势之所趋

曾经,大陆把市值管理当作冷嘲热讽的贬义词,一些上市公司透过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偏好、蹭热点、炒概念、讲故事、甚至换名字,来拉升股价,并视其为市值管理。更有甚者,通过大宗交易商模式、私募基金模式等方式联合坐庄,拉升股价,掩护大股东或董监在高位减持。而不少上市公司要么仅仅把市值管理当做临时情急下的权宜之计,要么把市值管理当做神秘兮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财技。于是市值管理过度简化成拉升股价的标签,变成了调侃的刻板印象。

对睿智者,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对平庸者,这是最坏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回头看看股价与净值早已倒挂的台湾上市公司,一加一大于二的两岸市值管理浪潮正在隐隐成型。大陆上市公司对股票价格的呵护需求越来越急迫。对于他们而言,怎么借助外延并购等策略做大做强,或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减少管理费用等策略提升上的公司核心价值,已经成为最急迫的当务之急。

两岸互补 溢价机遇

展望未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增温,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待再过来的大陆市场?我认为大陆市场即将进入改革开放2.0,大陆再也没有办法用四十年前的又穷又可怜应对世界,它必须做的是让大家相信它不是一个有钱又很坏的国家,所以开放市场箭在弦上,而「资本市场」将是首先要与世界接轨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注重基本面投资的海外机构投资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值管理将更加重要,而本来就互补的两岸产业结构,绝对有机会借由资本运作互相扶持出一个绝无仅有的市值溢价机会。

是的,两岸政治仍冷,但我相信大陆开放政策中对于台湾企业仍然会一如过往的另眼看待,因此,台湾的各个产业应该尽快了解大陆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以及自己可以对标的对象;台湾的各金控业者则应该加紧用功,明白金融业者可以提供的运作模式,才能在下一波市值管理浪潮中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