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人口双危机来袭 日本力推「宅幼老所」成全球趋势
▲少子化与高龄化已成为社会上的显学,也是目前全球政府得面临的危机。(图/达志/示意图)
日本二次大战后经历两次婴儿潮后, 少子化持续进行、出生人口逐年减少, 2015年仅100万5,677人。由「合计特殊出生率」(15至49岁的女性,每人一生所生产的小孩人数)来看,经历第一次婴儿潮后逐年降低,2005年达到最低水准、仅1.26人,之后稍微回升,2015年为1.45人。
根据日本内阁府统计,2016年10月日本总人口的27.3%为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且「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50年后(2065年)「日本未来推算人口」,总人口将少于1亿、约8,808万人,其中每2.6人有1人65岁以上、每4人中有1人75岁以上高龄者,人口严重老化,养护设施将会不足。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不仅地方产业衰退,工作机会锐减,随着劳动世代外移至邻近大都市,都市化使地方就学孩童数量锐减,闲置或废弃校舍也就逐年增加。
闲置校舍活化利用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6年5月1日实施「废校设施活用状况时态」调查发现,全日本公立小学、中学、义务教育学校、高中、中等教育学校、特别支援学校中,2016年废校数为520所,累计2002至2016年间,总废校数达5,943所(详见表)。因而面对迅速高龄化的社会、亟需老人福祉设施,且因双薪家庭增加、缺乏托育等机构,在政府积极鼓励活用空闲学校设施的政策下,「幼老复合设施」就此诞生。
高龄者能弥补幼托缺口
幼老复合设施顾名思义是孩童与高龄者混合的照护设施,实施型态有很多种,孩童照护方面包括:保育园、临时托育、放学后照顾、病童照护等;高龄者照护有:日间照护、住宿照护、临时照护等。只要同一设施、或并行设施中包括孩童与高龄者的照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
由于双薪家庭增加,孩童托育成为社会极大问题,根据厚生劳働省2017年4月发表的最新「待机儿童」(因父母双方工作须进入保育园,却因保育园达规定人数无法入学的儿童)数为26,081人,较2015年增加2,528人。保育园的需求逐年增加,设施却严重缺乏。
一般双薪父母没有太多时间参与育儿,但高龄者反倒是空闲时间多、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透过相互交流、得到正面影响。
访问日本高龄设施职员得知,原本接受照护的高龄者,借由简单照顾孩童或互动,不再否定自我、感到孤独,表情变得丰富,获得身体与心灵上的满足,变得开朗活泼,对健康有益。也有资料显示,多与孩童交流的高龄者,比较不易罹患认知症(俗称失智症)。
近年来,社会三代同堂的家庭减少、转以核心家庭为主,孩童失去与长辈相处的机会。透过与高龄者互动,实际聆听以前的历史文化、礼仪教养,孩童自然而然习得「人生态度」、「生活智慧」、「体贴别人」等。对于经营者而言,经营复合设施,可以获得减少建筑费用、营运费用所带来的经济效果。
跨世代交流带来正面影响
以日本千叶县市川市为例,2004年改建第七中学校作为照护设施、公会堂、保育所等,具备多样事业机能之社福机构,现更成为当地交流的重要据点。与既有设施整备方式不同,设施整备由营运法人进行,完成后市川市收购该设施,再根据市川市与营运法人所签订的租赁契约,由营运法人经营。此方式可活络民间业者财力与营运能力,以及提高设施整备效率。
同时,高龄者照护设施职员也认为,在同一建筑物内,双方交流容易,更可与保育士合作减轻彼此负担。保育士则观察到,因为交流增加,孩童会积极主动与高龄者谈话。因保育园孩童平时没有与高龄者相处的机会,透过表演更具自信,且可自高龄者学习日本传统文化。
再从爱知县高滨市案例来看,考量当地高龄人口增加,原市立南部保育园并设高龄者日间照护中心,于1994年4月正式营运。过去由高滨市直营方式,也改由委托社会福祉协议会营运,不仅限于复合设施中孩童与高龄者的交流,还会扩大到其他家属,自然形成地域社会特殊的「联系」,促进不同世代、不同地区的交流机会。幼老复合设施是理想事业,也是未来趋势,但面临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具备高龄、保育照护知识,或者熟稔两者制度、法令的人才极为缺乏,因此需要双方专家交流,才能做出最适的规划。
照护人员、保育士的平均待遇低,且离职率高,应提升整体业界薪资,才能确保足够人员。高龄者与幼童原本抵抗力就低,设施中又是集体生活,须特别留意感染病蔓延,例如:流感、肠胃炎等。平时要彻底清洁、定时接种疫苗,防止疾病的集体感染。同时,也应整备法律,降低设施的诉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