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需依个人体质对症下药

▲中医部何宗融部长提到,中西医合疗更能减少儿童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图/安南医院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中医部部长何宗融表示,历代中医典籍中关于「偏头痛」的记载,最早出现在2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一书《素问风论》篇章中的「首风」、「脑风」;元朝朱震亨所着的《丹溪心法》提到「头风之痛在一侧者,又名『边头风』、『偏头痛』,其痛多在颞部头角,或左或右,或左右移换,有连目痛或痛久损目者,有恶心呕吐者,兼症不一」,不仅提到「偏头痛」的名词,也描述其发病的症状

▲中医治疗小儿偏头痛,可采穴道按摩。(图/记者林悦翻摄,以下同)中医部唐伟诚医师指出,中医治疗儿童偏头痛时,首先辨别外感内伤,其次鉴别小儿寒、热、虚、实的体质属性。就外感而言,《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及「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中医认为小儿的脏腑娇嫩、腠理疏松,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风邪侵袭诱发偏头痛而见风寒风热型偏头痛。就内伤而论,中医认为小儿体质为稚阴稚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以肝阳上亢和风痰上扰之偏头痛相对较多。

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精神是依据儿童体质、证型的不同,予以分型施治,故有祛风解表、疏肝理气、化痰降逆、活血化瘀、补益气血通络止痛等诸多治法,简单叙述如下:【风寒外袭型】:常见症状为一侧头部全头呈跳痛或掣痛,吹风觉冷、面白、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外袭型】:常见症状为头部胀痛且疼痛较剧,身体发热或发烧、吹风觉冷、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舌尖红,苔黄,脉浮数。上述两型要注意小孩活动环境或近日天气的温度是否偏冷或偏热、最近是否罹患感冒等。【肝阳上亢型】:常见症状为一侧头颞部胀痛或抽掣痛,或见头痛而眩晕,痛处游走不定,痛时面红耳鸣;平常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少或苔黄,脉弦细数。此型要注意小孩的精神压力(如:生活、课业、家庭、人际等压力源)是否过大、情绪是否容易激动或紧张等。【风痰上扰型】:常见症状为一侧头部沉重而头昏胀重,时发时止,伴随胸脘满闷、呕恶痰涎;平常食欲不佳、饮食无味、口苦、大便不畅,苔白腻或厚腻,脉滑数或弦滑。此型要观察小孩偏头痛发作前的饮食状况,包含诱发偏头痛的食物种类(如:乳酪、巧克力等)或其寒热偏性,以及观察其身材是否偏于肥胖。

气滞血瘀型】:常见症状为一侧头痛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发作频繁,病程较长,日久不愈;舌暗红或紫暗瘀斑,苔薄白,脉弦或细涩。此型要询问小孩是否有头部外伤史,平常是否出现身体不适,或者青春期女孩的月经周期是否异常、是否有经前症候群或行经时伴随疼痛不适。【气血两虚型】:常见症状为头部绵绵而痛,或伴随头晕,时作时止,遇劳痛剧;平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欲不佳、味觉减退、心悸、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此型要回顾小孩先天体质及喂养、发育的过程,或是否久病体弱等。

唐伟诚医师又说,对于年龄较大儿童,针灸、按摩、推拿等非药物治疗偏头痛亦有良好效果。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可在疼痛位置局部以缓和的按揉手法缓解疼痛。日常保养时,除了可多按摩头维、太阳、率谷、风池等头部穴位之外,若再考虑小儿的体质证型,风寒或风热外袭型可加强按摩前述基本穴位;肝阳上亢型再多加按摩太冲、太谿穴;风痰上扰型可选足三里、丰隆穴;气滞血瘀型加强按摩合谷、太冲穴;气血两虚型可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穴。按摩前述穴位时,每次以3~5分钟为宜,可疏通头部经络、调和身体气血,进而舒缓偏头痛的严重度与发病频率。唐伟诚医师建议患童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如:烧、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等),除了均衡饮食之外,平常多加注意及避免会诱发偏头痛的食物;若气候变冷或天气炎热时突然进入冷气房,要添加适量衣服以避免感受风邪;近年来学龄儿童的生活、课业压力较大,父母应适时调整对患童的要求与期待,尽量为患童的身心营造愉快的环境,并协助患童养成充足睡眠、规律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亲子间共同学习压力调适与放松的方法。林瑞模院长表示,相较于成人,儿童偏头痛的症状未必典型,建议父母于就诊前可先咨询小儿科或小儿神经科医师,必要时配合脑波、头部影像学相关检查,借以排除具有偏头痛症状的神经系统、耳鼻喉部等其他疾病。若能同时结合中西医不同的治疗优势,应更能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与疼痛程度,为儿童带来快乐又多采多姿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