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兴/「上流保费」死后给付 活着过「下流生活」

寿险理赔只有等被保人过世才能给付,被保人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图/达志示意图

文/叶家

金管会上周在行政院院会报告「金融因应人口高龄业务发展」推动成效。其中「以房养老」(商业逆向抵押贷款)短短几月成长快速,而推出超过一年半的「保单活化」(保单功能性契约转换),反应却相对冷淡。

前年七月,金管会表示将以政策引导民众进行「保单活化」,让投保人的终身寿险保单,可以转为同一公司医疗险、年金险或长照险。当时预估可转换的保单将有三百多万张,然而一年半下来,实际转换件数只有3680件,也就是「活化率」大约仅有千分之一。还有人转换后「反悔」,事后又转回原有保单契约。在少子化、高龄化社会趋势加速的背景下,金管会力推的老年化金融商品,如果真是念兹在兹,为民谋福,理应受到民众广泛欢迎--除非又是应付长官的老套,做表面功夫的官场文章。如果政府官员为保退休金不敢大胆革新,那民间企业总可以借由创造社会价值来提升企业价值,设计出因应老龄化问题而不牺牲企业盈利,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福祉并存的方法,不是吗?理想是如此,但现实中的企业欠缺远见才是常态,只有很少企业高层有能力和意愿,选择超越现有的法规、规范和惯例,来强化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2002年,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前院长马丁(Roger L. Martin)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论文「美德矩阵:计算企业责任的报酬率」,就举出美国保德信人寿在1990推出的保单贴现创新,让罹患爱滋病的投保人可以套现,取得用于治疗或其他相关费用所需金钱

这种战略创新后来获得其他同行追随,让更多爱滋病患者争取到时间与金钱,以及更重要的「生命」与「尊严」。马丁教授认为这种创新美德有三种特征:一是为顾客带来好处,二是无损(相反会提升)公司竞争力,三是促使同业追随,从而成为新的行业标准或规范,为社会带来巨大价值。

▲保单活化,可让被保老人获得「生命」与「尊严」。(图/达志/示意图)

►►►掌握最新观点,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保单贴现后来发展为更广泛的保单活化,让老年及慢性病人可以将不再需要的寿险理赔,套现为退休、医疗、长期护理所需的现金流。例如,在两年前出版的《风险管理保险原理》书中,瑞达(George E. Rejda)教授就引述了几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住进疗养院的79岁妇女,其成年儿子无力负担母亲疗养院费用以及25万美元保单的每年保费10,844美元,将(无现金价值的)保单卖断给保单贴现证券化发行商,取得8万美元的现金流。华盛顿特区某大学拥有一张50万美元的寿险保单,捐赠者是一位现年82岁的受保人校友,大学已为该保单支付保费几年,但因故必须解约。如即刻解约仅可取回现金价值约79,000美元,但如卖给证券化发行商,却可取得21万美元的现金。类似这些将负担沈重的保单,透过证券化转换为实际用途的现金流,才是真正的保单活化。在医疗进步、人口老化与独身比率渐高的今日,人寿保险出现新的样貌,成为被保人在世时可以利用的财务资源。保单贴现证券化的创新,赋与人寿保险新的内涵,创造寿险保单的衍生市场,及一种新的保险融资工具,这才叫做有意义的金融创新。但就像炸药能作为和平用途为人类带来贡献,也能作为战争用途成为无情的武器。任何有外溢效果的创新,必须政府适当介入管制,平衡潜在的公共成本与私人效益。可惜,寿险证券化早期虽然为老年及末期患者带来福音,却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使得后起的保单贴现公司良萎不齐,诈骗、卷款、倒店频传负面新闻不断,使保单证券化的金融创新蒙上不少阴影。所幸,美国保险监理官国家委员会在1994年订下保单贴现模范法例,同年佛罗里达州率先采用并通过了保单贴现法,希望透过法律的保障,健全保单贴现的市场。时至今日,美国仅剩少数几州没有相关的监管法律。台湾保险渗透度世界第一,每人平均拥有2-3张寿险保单。然而,寿险理赔只有等被保人过世才能给付,上兆的寿险保单价值准备无法活化,为退休、医疗、长期护理的生命尊严带来贡献。金管会核准的「保单活化」只限转换为同一保险公司的其他保单,这种绑小脚的「活化」,受到投保人的冷淡以待,也就令人不意外。政府真要严肃面对急遽增加的人口老化以及长照需求,与其推这种成效欠佳的措施和动辄年耗数百亿的「长照局」,不如考虑用心推动真正高龄金融创新的「寿险证券化」。主动规划精算进行寿险证券化业务,既可活化庞大寿险价值准备,为老人或末期病患及其家庭带来实质效益,又可避免诈欺、卷款、倒店的疑虑。一举三得,正如同马丁教授所说创新美德的三种特征:为国民带来好处,不增加社会成本,且可诱发其他国家追随,为下一世代的社会带来巨大价值。期待有担当、有远见的政治领袖,管控风险,为所应为。

●作者叶家兴,在香港吐露港湾生活与任教的台湾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电影里的小镇苗栗铜锣,台大电机系学士、经济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精算、风险管理与保险博士。1996年离台前金门太武山麓服役两年。译有《经济学与社会的对话》、《世代风暴》、《助人为获利之本》、《当经济指标统治我们》等。着有《理财与保险--迷思与反思》、《陆生元年》、《未来事件交易簿》。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