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超/政府助社企,是迷航还是领航?

▲2014年,台湾正式进入「社会企业元年」,行政院更宣布相关部会将投入协助社发展。然而,这究竟是领航社企,还是让社企进入无止尽的迷航? (图/视觉中国CFP/示意图

日前,一个推广「社会企业」概念的网路平台公司举办成立五周年论坛,其中一场邀请官员讨论「政府来相挺」社企。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于会中表示:「若政府两部会有同样需求,会开启联合采购,优先向社会企业购买。」此说法除有适法疑虑外,须知,社会企业是为矫正资本主义发展弊害的新尝试,真正获利模式还在摸索中,这时若政府出手,极可能误导他们对市场前景的评估。

如果政府财库充沛,当然可以让他们尽量试,但在目前政府资源有限、经济成长率又在保一、保二的情形之下,政府不以符合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的创新企业为优先,而由价值偏好决定投资方向,此决定是否恰当?值得深思。社会企业是近年企业商管领域的流行词汇。据称是以解决社会问题目标的创新企业组织。他们透过一般商业营运模式在市场机制中自给自足,如产生盈余,除给股东还本外,其他多用于扩大公益影响力蓝绿政府对此型企业皆表支持。

根据民国103年经济部《社会企业行动方案》所述,政府支持的目的为:借由青年投入社会企业,可以创造兼具经济发展与公义社会的时代,同时建构青年得以自我实现的环境。马政府曾透过各部会辅导支持社企,甚至将刚装潢好的行政院长官邸改为「社企聚落」。虽目前蔡政府拟重新将其装修为行政院长林全的官邸,但也另外规画将聚落搬到「空总创新基地APP创意园区」,并升级成为「社会创新实验中心」。生态绿社会企业创办人,同时也是民进党立委余宛如也表示,她将提案订立「社会企业发展条例」,希望借由明确的制度,适度的导入政府资源,以协助社会企业发展。

在政府持续挹注有限资源于此的同时,我们却深感忧虑。因为自由市场派学者(如Milton Friedman)对类似词汇「企业社会责任」便曾批评:一、私企并非政府,没有够多的讯息能决定或知道有哪些社会责任;二、企业主不能决定股东该承受多大负担以服务于哪些社会利益,这等于伤害了使人努力的激励机制;三、公共业务由特定私人企业行使并不适合等。而台积电大家长张忠谋先生则认为,有经济效益才是创新。

社会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或有些许不同,也号称能在市场生存,但市场派的想法仍能参考:首先,从理论来看,当政府开始扶助、辅导社企,就已违反了社会企业所标榜的「在市场机制中自给自足」原则

其次,社会企业号称的另些重要创新之处,是拿掉市场的激励机制(例如盈余不发给股东),以及信奉公平贸易、环保等理论上不合当前资本主义运作的原则。那么,其得以在市场壮大的原因究竟为何?确实有些社企存活多年,但比例与实践情况还需更细致的检验。简言之,我们担心在去除市场「挑选」后,社会企业最终仍成为靠官方支持的「社福」、「环保」等机构。这不是说年轻人参加上述事业不好,而是若目标与手段错置,即便它代表人类尝试解决资本主义问题的努力,但实际却是浪费国家与参与年轻人的宝贵资源。

川普甘冒大不讳,宣称为了美国经济发展而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我们忍不住好奇:难道他们不知道社会企业可以兼具经济发展与公义社会?尤其台湾经济成长率相当低迷之际,该如何看待这类型的投资?实在需要政府更通盘考量

好文推荐

杨颖超刘晓波离世,关台湾处境什么事?

杨颖超/蔡政府的美中台算盘 押对宝了吗?

杨颖超/民进党的「一中」该怎发夹弯?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杨颖超,台大国家发展所博士,曾于北京清大、南京大学蹲点研究。关注美中台、两岸政经发展、交流议题。现于大学任教。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