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吃药未愈还复视、脸麻 原是「罕菌」沿耳道入侵大脑
▲中耳炎吃药未愈还复视、脸麻,原是「罕菌」沿耳道入侵大脑。(图/三总提供)
一名50岁男性,去年底左耳出现疼痛症状,经常一觉起来枕头沾满黏液,诊所初步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给予抗生素治疗,但2个多月后症状不但没改善,还出现复视、脸麻等神经症状,被转往三总治疗。医师经电脑断层及核磁共振检查,才发现是罕见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到深部颞骨及颅底神经,经高剂量抗伤素投药半年,症状才逐渐消失。
收治患者的三军总医院感染科汪靖勋医师表示,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症,可以在单侧耳朵,也可以两耳同时发生,一般分为急性中耳炎、积液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等,其中急性中耳炎通常发生于儿童,成人较少见,发病原因多为鼻腔或咽喉的病原体,经耳咽管进入耳腔,造成中耳感染,而只要症状拖过1个月,就属慢性感染。
汪靖勋提到,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双球菌、嗜血杆菌、粘膜炎莫拉氏菌等,患者感染的非结合分枝杆菌感染极为少见,至今发现的非结合杆菌约130余种,大部份属于环境菌,可存在于饮水、土壤、灰尘及植物中。
▲三军总医院感染科汪靖勋医师。(图/三总提供)
非结合分枝杆菌则存在于一般河水或自然水中,就算加氯也杀不死,但正常人耳朵有保护机制,不会让细菌入侵,患者之所以会感染,是因为「耳膜破洞」迟迟未修补所致。患者影像检查也显示,发炎部位不只沿着耳道侵犯到脑部,负责传导声音的乳突骨也有部分消失,脑中积满脓疡,十分吓人。
汪靖勋说明,该名患者在多年前罹患中耳炎,造成左耳耳膜破洞、听力受损,当时就建议做修补手术,但患者却不愿意,可能是去年游泳或玩水时细菌跑进耳朵,才会引发感染。尽管投药半年后,今年7、8月神经症状已大幅改善,但影像检查结果却不如预期,目前已说服患者年底接受清创手术,引流耳内脓疡并修补耳膜,避免感染再次发生。
最后,汪靖勋表示,台湾过去研究显示,非结合分枝杆菌中耳炎最常见的种类为脓肿分枝杆菌,个案绝大多数有慢性中耳炎结构问题,提醒民众当中耳炎久治不愈实,应尽速到大医院就诊,如合并神经学症状,需进一步安排相关影像检查,避免细菌侵犯脑部,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