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县关西镇踩芥菜做咸菜 传承客庄文化
关西踩芥菜做咸菜传承客庄文化,小朋友脚力不够,用上下跳方式将芥菜踩平。(罗浚滨摄)
关西镇早年称咸菜瓮,主要是农民将种植的芥菜,先用脚踩平后放入瓮中,加盐腌制成咸菜(酸菜)有名,关西镇促进产业文化发展协会21日在东安古桥旁临时停车场举办热闹的踩芥菜活动,让大小朋友穿上卫生鞋套一起踩踏,从中传承客庄传统文化。
县长杨文科说,咸菜可以代表客家人刻苦耐劳的象征,咸菜延伸出料理非常多,像客家菜包、咸菜鸭肉、咸菜肚片汤、咸菜肉片汤,都是非常道地客家美食。
「很多人咸菜、福菜和梅干菜分不清楚!」住东安桥旁的农民邱创隆说,这3种菜都是用芥菜做成,咸菜是用脚踩踏后放入瓮中腌制,福菜则是将芥菜日晒2到3天,用筷子将菜放入空酒瓶中制成,芥菜晒4、5天水份更少则可绑起来就做成梅干菜。
关西镇促进产业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刘文祯表示,关西旧名「咸菜瓮」,是日语「关西」谐音,在日据改名为关西,早年提到咸菜就会想到关西,透过这项活动让大小朋友知道关西地名由来,了解咸菜是用芥菜做成的。
会场准备2千斤芥菜,让大小朋友共同体验古早踩芥菜乐趣,经「脚力加工」的芥菜,放入瓮中发酵10多天,就可好咸菜,将赠给关西镇内12所国中小作为营养午餐食材。
有的小朋友脚的力量不够,用上下跳方式将加上盐巴的芥菜踩平,关西国小学生说,是第一次踩芥菜,可以感受脚下蔬菜中充满水分,感觉十分特别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