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易不孕 最新研究:卵巢癌发生率也高

▲最新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高度关联性。(图/记者赵于婷摄,下同)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卵巢癌是女性沉默杀手,近日更有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有高度关联性!」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妇产部今(17)日发表「2016-2018年院内卵巢癌数据报告」,结果发现卵巢癌患者中,同时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率达25%,此结果也和国际知名期刊《Gynecologic Oncolog》研究吻合。

北医妇产部主任刘伟民指出,该期刊研究指出,卵巢癌的发病率为每年10万名女性中约12.1人,而医界普遍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中,类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明亮细胞癌(Clear-cell carcinoma)等两类癌症的高风险因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罹患上述两类癌症的风险,比非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高出4倍。

「过去在临床上就常发现卵巢癌患者,通常都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刘伟民进一步指出,日前曾收治一名40余岁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史达10年,原以为是女性普遍疾病,直到摸到下腹硬块,就医检查才发现是卵巢癌第三期。

刘伟民说,以往对于巧克力囊肿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观念,都是几公分以下追踪即可,甚至有些人会认为往后生完小孩就会消失,但经过研究和多年临床观察,现在可以很肯定的跟患者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未来就有卵巢癌风险!」

▲北医附医妇产部主任刘伟民。

另外,北医也进一步分析院内近三年的卵巢癌治疗病例,结果发现台湾卵巢癌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刘伟民指出,根据卫福部2015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卵巢癌确诊年龄中位数为52岁,而最新院内数据则是48岁,比国外的年龄中位数63岁足足少了15岁,其中40岁以下年轻病患就占了20%,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0岁。

刘伟民提醒,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务必长期追踪,若在过去一年内出现腹痛、腹胀、易饱足、频尿急尿感情形应尽速就医;另外,年龄、肿瘤大小和卵巢癌的发生率、严重度均不是正相关,千万不能因为年轻或肿瘤小而轻忽,尤其晚期卵巢癌存活率低,若能早期接受治疗,5年存活率可提升至9成以上。

为提升民众对于卵巢癌的认识,北医也与药厂合作于10月底在诊间使用卵巢癌扩增实境(AR) APP与民众卫教互动,可让更多女性认识卵巢癌并提早发现身体发出的警讯,此AR APP在11月可提供民众免费下载。

▲北医和药厂合作推出卵巢癌扩增实境(AR) ,让民众更容易了解卫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