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黏马桶是大肠癌征兆?专科医:其实是2坏习惯害的

多吃高纤蔬果及多喝水,粪便型态就会比较健康。(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奇怪,为什么有时候解出的大便很黏,黏在马桶壁上面,冲了好几次都冲不掉,会不会是生病了?上厕所时,有时候是很干的绵羊便,有时候是正常黄色硬度刚刚好的便便,有时候的大便却很黏,而且黏在马桶壁,冲水几次都冲不干净,这是为什么?

高油、精致饮食者 易使大便具有黏性

肝胆肠胃医师施政言表示,粪便主要的内容物是纤维,若摄取较多蔬菜水果谷类糙米)等,因纤维比例高,进入肠道后就会形成「成形的粪便」。换言之,如果摄取太多高油脂、高蛋白或精制淀粉(如白米玉米粉)的食物类型,大便就会比较黏。

现在30多岁的年轻族群,有相当高比例的人肠道缺乏弹性,健康度比40岁以上的人差,这是因为常吃速食、高油脂食物导致,反而比吃粗茶淡饭的年长者肠道来得不健康。

目前并无直接证据显示,黏稠的大便的人得大肠癌机率比较高,不过,由于高油脂食物本身就是致癌因子之一,因此,间接导致大肠癌或其它癌症机率可能较高,所以应多吃高纤的蔬果及多喝水,粪便的型态就会比较健康。

9公分、金黄色成形大便最健康 常便秘或肚子应尽快就医

粪便完美颜色是金黄色?施政言提及,并不是每个人的大便都可以很完美,一般而言,只要颜色不要太深,浅咖啡色也算健康;若粪便在体内积很久才排出,变成深咖啡色或墨绿色则是宿便;若是柏油沥青色,看起来黑黑水水泥巴状,可能是肠胃道出血,要赶快就医。

施政言解释,健康粪便是黄色的,是因混杂了胆汁颜色,若胆管阻塞无法分泌胆汁,则会变成灰白色,这是不正常的颜色,要就医检查

除了颜色外,健康的大便成条状长度是1截约3公分,大约要排出2~3截才达到1天正常的量;若可以把大便解得很长,每截都超过3公分,也算是正常。

大便的成分中有70~80%是水,比水比重低,所以,健康大便应浮在水面上;至于粪便的粗细则与健康无关,与肛门括约肌力道有关,因人而异,只要解大便时不是很费力,属于偏软有成形即可;若解出的粪便成条状,但有颗粒隆起状也不好,代表水喝太少,更严重的状态是变成颗粒的绵羊便状,表示肠道太干

此外,有人因肠道发炎而丧失吸水功能,大便会稀散或变水状;也有人因自律神经失调,或紧张焦虑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失衡,交感神经兴奋肠道蠕动慢、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蠕动过快,不协调状态下,出现便秘或拉肚子,建议就医检查原因。

正常排便至少2天1次 严重便秘可能是先天肠道过长导致

施政言指出,医学定义「排便少于3天1次是为便秘,大于1天3次以上则是腹泻」。但他认为,人吃了3餐后,最理想的状态是吃入的食物要在24小时内排出,因此,最标准的解便频率应是每天都要排出,顶多2天就要解便,超过2天以上就算便秘。

临床上,有的1周才上1次,甚至1个月都几乎没解便,即便有排,量也非常少,造成如此严重便秘,除了饮食问题外,有的患者是先天肠道过长所导致。

体内过湿大便也会黏 日常这样做改善肠道健康

要有正常的大便习惯,施政言强调,一定要维持「3高」──运动量、纤维量和水分量要够多,并常按压肠道、按摩肚子或补充益生菌,来保持肠道健康。

另外,有中西医双执照的施政言,从中医角度来看大便过于黏稠的问题,认为可能是体内湿气或湿热过盛,或经常吃燥热的食物等所导致,可以服用清热去湿的「平胃散」来加以改善,或多吃红豆绿豆薏仁等谷类也能帮助去湿,经调节饮食和体质后就会改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