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习惯改变 要小心大肠癌找上你

卫福部台南医院血液肿瘤医师李艳林建议指出,民众50岁以后应该做一次大肠镜筛检,为自己的健康把关。(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80岁王老先生近几个月来,总觉得肚子胀气、胃口变差,排便习惯改变,有时便秘、有时腹泻,并伴有恶心感症状,抽血发现有贫血,经前往卫福部台南医院就医后做大肠检查,检查后发现在降结肠处有颗肿瘤,且这颗肿瘤已快将整个大肠塞住,经腹腔镜右侧结肠切除手术化学治疗等,目前稳定追踪中。

血液肿瘤科医师李艳林指出,王老先生本身因心律不整装有心脏节律器,且为第三期肾脏功能损伤患者,经外科医师审慎评估后,接受腹腔镜右侧结肠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接受为期半年的化学治疗,此外因主动脉旁的淋巴结有肿瘤转移,肿瘤分期为第四期,故院方帮他申请静脉注射标靶药物治疗,目前在门诊稳定治疗追踪。

李艳林医师说,大肠癌发生率连续8年蝉联10大癌症之首,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大肠癌早期多无症状,但可借由定期接受筛检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大肠癌接受妥善治疗后,其存活率高达8、9成以上;但当身体出现症状如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及贫血等,常常已达癌症分期之第三期或第四期。

大肠癌主要是大肠内的瘜肉经年累月癌化形成,若能早期发现瘜肉并予以切除,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根据欧美研究,每1至2年粪便潜血筛检约可下降18%至33%的大肠癌死亡率,国健署自102年6月起将免费粪便潜血筛检年龄订为50-74岁,且资料统计显示104年50-69岁民众近2年曾接受粪便潜血检查(FOBT)比率达42.0%。

须注意的是粪便潜血检查结果并非准确度百分之百,当表现阳性时,并不代表一定是癌症,有可能只是肠胃道出血;而阴性更不表示身体健康绝无问题,可能只是当时肠胃道未出血或肿瘤未流血。所以当有任何异状时,即应找专科医师进一步做必要之检查。

王先生在术后接受化疗药物及标靶药物治疗后病况稳定,此外检测其肿瘤切片基因显示为RAS原生型,表示若病人之后肿瘤恶化转移时,有机会接受另一静脉注射标靶药物治疗,甚至近日健保核准的多重激酶分子抑制剂口服标靶药物,也有机会可以使用。

卫福部台南医院大肠直肠癌治疗团队,在治疗成绩上和医学中心旗鼓相当,第一期5年存活率为8成多,第二期及第三期5年存活率达7成,第四期的5年存活率为2成;此外,医疗团队除传统开腹手术外,还提供伤口较小的腹腔镜手术作为开刀选项之一,传统的化疗药物及最新标靶药物在院方全力提供支持下,也是供给无匮。

李艳林医师指出,有一名42岁患者,平日喜爱吃烧烤,因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而就医时,检查为大肠癌四期、肝转移。所以民众平日饮食应多吃蔬菜水果,减少动物性脂肪、烧烤及加工食物的摄取,戒烟戒酒多运动,利用政府提供的50-74岁每2年1次免费粪便潜血筛检,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机会。

除此之外,李艳林医师建议50岁以后,应该做一次大肠癌筛检,若须大肠镜检查而害怕接受大肠镜检查可能产生的腹痛不适等情形,也可考虑自费接受无痛麻醉大肠镜检查,为自己的健康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