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便观察健康!习惯、形状改变≠大肠癌 医警告:2颜色超危险

医师指出,以排便形状习惯来辨别是否罹患大肠癌不够准确。(图/记者李佳蓉摄)

记者张乃文/综合报导

107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令人闻之色变的大肠癌已连续13年成为「癌症之王」,也因此,民众对于大肠癌的预防更为谨慎,不过,有医师提醒,许多健康知识提到,一旦排便形状或习惯改变就要小心,但其实上述2者不足以辨别是否罹患大肠癌,真正要提高警觉的是大便颜色,若发现有任何不对劲,一定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现代人资讯流通科技发达,对于各种疾病病识感也较为提升,有症状便前往医院寻求医师协助,不过,有些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台大医学院内科临床教授邱瀚模在《健康2.0-名医观点》中分享,较常听到的大肠癌会有「大便形状」及「颜色」改变就要小心的警示,事实上,形状会改变原因可能是蠕动速度生活习惯睡眠不足造成,因此这并非最好的判断方式

▲医师建议,若观察到大便有鲜血或呈暗黑色就要赶快至医院检查。(示意图/记者林纬平摄)

邱瀚模说,以颜色而言,第一、鲜血,尤其是没做过任何筛检及大肠镜的人,50岁以上大肠癌风险就会增加,因此排便完若观察到马桶有鲜血,千万不要觉得单纯是痔疮引起,这种情况下最好赶快安排检查。第二、暗黑色,医师叮咛,有时离肛门较远的大肠癌,如:升结肠或盲肠,未必会出血到让你可直接判断,因此也一定要留意。

另外,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也强调,国人的大肠癌平均发生在66岁,一般建议50岁以上国人每2年要做一次粪便潜血筛检;至于大肠镜则是50岁以上者要做一次,有大肠癌家族史于40岁时就得进行,大肠镜检查结果正常者可5年后追踪,若检查有息肉的话,则要视息肉的类型、大小及数量,约1~3年后再追踪检查。

相较于胰脏癌、肺癌肝癌消化道癌症,钱政弘说,大肠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高达90%,随着医疗进步治疗方式多管齐下,民众即早发现、即早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