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双周刊/上班族郑丽雪记帐15年 48岁勇敢退休

财讯双周刊廖君雅

两年前,48岁的郑丽雪选择提前退休,在这物价高涨、薪资冻涨的不安年代,她怎会有如此把握,毅然决然地去追寻第二人生?她的秘密武器竟只是一张薄如蝉翼、A4大小的退休收支试算表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金融海啸巨浪一夕间席卷全球,打乱了许多人的退休计划,但今年50岁的郑丽雪却是例外,她靠的是有纪律记帐与预算能力,替未来规画出一幅乐活蓝图

半辈子都在同一家公司任职的她,一直计划年资届满25年就退休,然而金融海啸余波动荡,郑丽雪所投资的股票、基金部位,在○八至○九年,亏损超过50%,同事曾建议,「别那么早退休,再多做几年」,然而时间一到,郑丽雪仍提出退休申请,那年,她才48岁。

当时,她退休的动机很单纯,一方面是她已经工作25年,累积了一笔退休金;另一方面,更想在人生下半场,做个和从前截然不同的自己。

「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学英文」年轻便投入职场,每日孜孜矻矻的郑丽雪,因为工作压力大,多年来总是挤不出多余的时间去完成梦想;一退休,就以最快速度飞去西雅图读语言学校,借宿在朋友的父母家,展开四个学季(quarter)的学生生活

回国后,郑丽雪变得更有活力、更有自信,她曾和好友相约在异国自助旅行,那段开心的回忆,并没有随着时间消逝而冻结,反而鼓励她更有勇气去追求快乐的退休生活。

「我一直都有记帐习惯,」郑丽雪从15年前开始记帐,但以金融海啸做为分界点,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资产波动,她的应对方式是:不再记没有意义的流水帐,而是以退休为目标的收支管理表,也就是说,她把原本建立的「记帐」再升级,作为退休计划风险控管的第一道关卡,而多年的「习惯」,也在短期内转变为「纪律」。

第一阶段:50至66岁没有年金,仰赖利息股利

郑丽雪参考自己多年来的日常开销收支纪录,制定财务上的退休计划,举例来说,她把固定家用支出如电话费水电网路费房屋地价税,甚至健保费都列在清单中,再依照缴费频率、缴费方式(信用卡现金)以及平均金额清楚列出,算出她每月的固定支出,平均是8800元。

第二步,她将50岁后的财务人生,简单划分为两阶段,再分别制定预算。

第一阶段为50到66岁,她称为「中老期」,为期17年。

郑丽雪表示,由于这阶段她还没满65岁,不能领劳保年金,因此主要收入来源倚赖「公司退休帐户的利息」和「股利收入」的挹注,这部分每年估计进帐约36万元。

支出方面,她搬回云林老家和父母同住,节省伙食费交通费

除了每月8800元的固定支出,一年10.56万元,她还编列了每年20万元的旅游及学习费、每月2万4千元的零用金,一年零用金总额28.8万元,以及每年3万元的治装及保养预算,这些费用一共加起来共62.36万元,再加上其他杂费,估计这个阶段年平均花费为75万元新台币

而她此阶段主要的股利及利息收入只有36万元,支出大于收入,她必须「吃老本」,每年从自己的帐户拿出39万元「倒贴」养自己。

第二阶段:67至82岁支出增加 房地产当靠山

退休生活的第二阶段,则是67岁到82岁的「重老期」,在这个阶段里,郑丽雪订出每年约110万元的生活费。多年前她买下台北市区的30多坪公寓自住,届时打算出租或出售,也可多出一笔财源,她估计此时每年还是必须拿出老本约37万元来填补不够的支出。

总结年老的两阶段下来,她估算退休生活总支出约3100万元,这部分用自己的老本加上退休帐户、股利及年金等收入,勉强可打平。

郑丽雪说,她没有把自己活得太久长寿风险,以及长期的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考量,原因是她有配置一个弹性靠山,也就是用房地产作为后盾,万一支出远高于收入,就卖掉房子来支应。

但这么早退休值得吗?不担心劳保破产、年金缩水吗?她神情愉悦地说,「够用就好,至少现在的我很快乐。」(本文节录自431期财讯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