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元/说文解字妇女节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政府「只纪念不放假」的政策下,许多节日早已变得无感。作为一名男性的语言研究者,我谨以简单的说文解字,向广大的妇女朋友致意。「妇女」古称「妇」,可能是因为语音演变,汉语的同音字变多,不得不加个「女」字构成双音节,以避免彼此混淆。「妇」字为会意字,从女持帚,乃「已嫁人的女子持家洒扫」之谓。「女」字则为象形字,描绘的是女子柔媚婉弱的身态。另根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妇」字本义为「服」,指其「服事于夫」。这些线索现在看来封建八股,充满不合时宜的成见,却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化石,让我们得以一窥汉语「妇女」一词发展的简史。英语的「妇女」是woman,我们不妨也来看看woman一词的演变。在外来语高达7成左右的英语词汇中,woman是少数的「纯种」之一,古英语时代就有,由wif「女人」和man「人」复合而成,当时常拼成wifman(其他不同的拼法从略)。wif本义为「女人」,为现代英语wife「妻子」的前身,现在的old wives’ tale(无稽之谈,原指「老太婆讲的故事」)和midwife(助产士,原指「产妇与新生儿的女性中间人」),都是古英语wif「女人」留下的语言化石。而man本义为「人」,两性皆可,后来才狭义化为「男人」,广义化为「人类」。至于古英语已经有了表「女人」的 wif,为什么还要造一个累赘、不合逻辑的「女人人」wifman?历史文献显示,wifman的本义似乎应当是「女人的人」,也就是名媛淑女的「随身女仆」、「侍女」。后来语义演变,wif由「女人」转指「妻子」,wifman由「侍女」转指「女人」。有趣的是,woman由wifman演变而来,以前有人望文生义,误以为wifman就是wife-man「作妻子的人」,认为女人的价值依附在男人之上,觉得女人要有丈夫,人生才算完整。也曾经有人突发奇想,误认为woman是由womb-man「有子宫的人」而来,把女人的角色与怀孕生产、传宗接代划上等号。这些谬论早已没人理会,不过woman后面的man至今还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别忘了,woman的man是早期的用法,意思是「人」。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human「人类的」,正解是hum(拉丁文「人」)+ an(形容词字尾),而不是hu(不存在的成分)+ man(男人)。大家不要拆错字,看到man就以为是「男人」。妇女节,说文解字,献给所有的妇女同胞。
●作者曾泰元,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语言学博士,东吴大学英文系主任、林语堂故居执行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金秀贤很有心,38妇女节传祝福粉丝照,上面写着:「祝福所有美女们女生节快乐!」(图/翻摄自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