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河/时代更迭媒体思维也变了 跨平台内容共构蔚为风潮

●陈清河世新大学副校长

传统媒体供需环境,碍于生产结构属于垂直且封闭的型态,因此日积月累形成难以突破的思维,声音一定在广播电台、影像一定在电视台、电影一定在戏院文字一定在平面媒体的想像与惯性。

当面对固网行动宽频、双向互动社群以及直播点阅共存的情境变成必然的时代,这些既有的产业逻辑必然受到颠覆。

▲ETtoday自产的短篇影集社畜时代》,该影集也有自产同名podcast与贴图。(图/Facebook/社畜时代)

不难想像,媒体机构将朝向内容平台产出,诸如小说改编成网路剧、漫画书改编成电视剧、动画衍生商品,或者将广电与网路的内容同步、客制产出或事后改版于线上提供下载的作法。

跨平台市场需求绝非偶然

近几年,传统、电信、行动媒体平台多元化之后,媒体除了运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策略之外;无论是为了长尾效应一源多用、多元平台交叉行销,乃至跨平台共构的目的,必然须采取更具弹性的营运策略。

东森集团携手短影音新媒体平台iM短影,抢攻台湾短影音市场。(图/记者楼菀玲摄)。

传统媒体与线上社群跨平台的RAP模式,成为追求广度、速度、深度与密度去接触阅听人的重要策略;此处所指的RAP路径个人在「世新广播电台」积极推动的概念,就是将现有媒体平台先加以解构再予以建构的思维。

简言之,除了原有传统电子媒体的电波通路(Radio,通常是指拥有特许执照的无线、有线与卫星,采单向一对多路径的电子媒体业者)播出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站或下载电台的APP收听(APP,异于开放型网页,系将专属性的内容,予以功能性或目的性的设计,借由应用软体/程式将内容在虚拟行动载具刊播;尤其是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呈现,让用户下载安装APP后以浏览器封闭型接收的模式)。

▲KKBOX公布年度风云Podcast。(图/KKBOX提供)

至于Podcast/YouTube平台(此平台异于传统广播受限于执照与频率的制式规范,用户能不受限时间与空间,自由选听的随点即用POD特性,将节目的内容制播,提供随需、随选、随听的贴心服务),以便营造更多创意、更多平台、更多授权、 更多型式、更广加值服务的可能性。

从阅听众检视跨平台具体发展

所谓无所不在消费市场的核心概念,就是在如何颠覆由生产者的控制,而是回归一切作为都由消费者决定的游戏规则

在传输路径与平台多元化,以及接收讯息工具应有尽有的条件下,其实这已经不是科技的客观环境不容许,而是产制者必须思考,无法贴身或贴心的服务,将面临淘汰的威胁。

简言之,就是必须从阅听众市场端去检视跨平台讯息供需的时代早就来临。

▲Apple Podcast。(图/取自Rev.com)

正因如此,消费者只需线上下载、重播变成美德,过往黄金时段所规划的八点档或十点档都将被遗忘,内容除了线上直播外,都需走向下载档的概念。

不言可喻,市场的通用法则将聚焦在多元媒材、大量复制、快速流传以及去中心化的模式,因为媒介科技已经全然趋向下放、内容创意主导市场、平台多元快速流通,媒体机构的利益终究决定权,不仅落在广告与内容授权,而是如何创造加值数位生活的应用服务

▲Apple Watch。(图/视觉中国CFP)

或许可以更严肃去想像,消费者所要的不仅是在家看电视、上车听广播、上班用电脑,而是用身上的智慧手表、手机、相机、耳机等任何穿戴型的接收或存取工具,可以想听就听想停就停,不需要到特定平台,只要订阅或下载,不受时空尤其是模板化资讯的规范。

总结而言,当下的媒体经营除了应该去想像,消费者体验、个人需求、行动下载、云端服务以及点阅数据分析之外,更需进一层考量,如何与不同产业相互结合、内容文本如何更适时适切置于不同平台与载具。

尤其是在面对阅听众或使用者的需求的转换时机,因为跨平台内容共构核心关键,并不是面对新技术而是新的消费应用模式。

热门点阅》

吴昆玉/罢捷失败 毫无意外 老K老矣 尚能罢否?

开箱Clubhouse!你我的「邀请码」、「开房间」仅成他人「阶级强化」养分

赖祥蔚/想与马斯克萧敬腾渡边直美等名人对话?Clubhouse旋风席卷全台

黄奎博/就是因为爱台湾所以才说不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