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过敏,中医怎么看?
文、图/退休好幸福
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许多令人烦恼的过敏症状,纷纷在这个时候出现。除了有常见的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甚至进而影响到皮肤,造成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生活品质大受影响。
想要缓解病情,看医生吃药,但停药后病情又发作。若是站在中医的角度,造成春夏过敏的原因为何?生活中可以如何调理呢?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传统医学科主治医师唐佑任表示,在中医的观点里,形成春夏过敏的原因,主要的因素在于气候的转换,忽高忽低的气温,人体一时无法适应,导致各器官的扩张与收缩失调,进而诱发了过敏的现象。
例如,白天的温度可能到达25度左右,晚上又降回了18度左右的低温,原本应该热扩张、冷收缩的生理现象错乱,无法随着环境快速调节。
唐佑任医师补充,春夏过敏常见的症状有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平常应该要维持正常的作息与运动,且尽量避免生冷、油炸、奶类制品、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此外,有些人到了夏天,会有习惯性腹泻的现象,唐佑任医师指出,其实这也是一种肠胃道的过敏,代表着免疫器官失调,影响到十二指肠、小肠的消化系统,可以利用益生菌的补充,或是适量饮用一些优酪乳来改善肠道菌丛。
--更多健康讯息,请上《退休好幸福》https://retire.hhh.com.tw/article?typ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