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萃取「虾红素」通过安全审查 最快年底可上路

▲虾红素示意图。(图/pixabay)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保健食品可直接标示虾红素,最快年底可上路食药署今(17)日预告「以基因改造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st12菌株发酵生产之食品原料虾红素(astaxanthin)之使用限制及标示规定草案,列出每日使用量为2毫克、应标示警语等限制,预告已进入2个月评论期,欢迎业者提出意见

虾红素长期以来被视为顾眼圣品,也被用于多项保健食品中,但因成份未获食药署核可,传统标示上多为红枣或虾蟹萃取物后括弧虾红素。

食药署科长廖家鼎表示,这是首次有业者针对虾红素申请安全性资料评估,经提报专家咨议会讨论,发现经此方法萃取后的虾红素,安全性无虞,未来公告上路后,只要用同样方法萃取的虾红素产品,就可直接标示,不需要躲在虾蟹萃物的括弧中。

不过,廖家鼎也澄清,其实虾红素无论是天然萃取,还是人工合成,最后得出的化学式都是同一结构,只是萃取过程不同,但目前只有使用新技术萃取出的虾红素,才能直接标示。

依据食药署预告草案,未来能直接标示虾红素的产品,加工制程须符合利用基因改造大肠杆菌Ast12菌株发酵生产,并经过灭菌、萃取及结晶等一系列的纯化步骤制得,且最终成品不含基改微生物与其转殖基因片段。

此外,在供食品原料使用时,也应符合每日限量2毫克,并标示「12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妇女服用肝脏或新陈代谢疾病相关药物者应避免使用」警语。草案正式施行后,若被查获食品原料不合规定者,最高可依《食安法》处300万元罚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