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百年糕饼老店 李亭香聚焦台式烘焙,让古早味变文青

制作糕饼的辛苦,让李亭香第5代负责人李佳阳从小希望离家愈远愈好,但始终割舍不下;在外工作数年后,他扛下继承家业的重责大任,为了让老店屹立不摇,不断随时代变迁而调整脚步。(图/财讯提供)

穿梭在台北市大稻埕的红砖洋楼间,一家三角窗店面外有白墙拱形窗,不时有网红上IG打卡。若不是看到招牌写着「李亭香」,很难相信这是一家126年的饼店

店里妇人优闲地享受台式糕饼配咖啡下午茶;几位美眉听着店员解说,看着设计精致的商品难以抉择;一位住在附近的欧吉桑熟门熟路地拿了一块饼就迅速结帐离开。尽管历史悠久,却能吸引老中青3代的客人,这是李亭香副总经理、也是第5代经营者李佳阳耗费约20年,经过4个阶段才有的成果

回溯1百多年前,第1代李腾飞在大稻埕的宝香斋习得制饼手艺,回家乡芦洲涌莲寺对面成立饼店,因为骑楼(亭仔脚)常飘出饼香,于是命名为李亭香。第2代李渊潭则到迪化街开店;第3代开始在不同的地方经营,目前除了大稻埕之外,三重也有李亭香,不过三重店秉持着传统,制作寿桃拜拜用的食品。

数据说话》兼卖罐头香烟,不如专卖糕点

李佳阳从小在大稻埕长大,看着家里生意兴隆,整天想着:我要离家愈远愈好。因为节庆时订单暴增,非帮忙不可,如果是夏天,大热天还要在火炉旁工作,非常辛苦。于是他从国中研究所,都刻意挑选需要住宿的学校就读,电机研究所毕业后,虽然也有几个台北的工作机会,却毅然决定新竹的友达光电上班,总之,愈远愈好。

不过他是长子,非常清楚家里的状况。大稻埕大约40年前开始走下坡,李亭香的生意也不如从前。为了多一点收入,家里兼卖香烟、罐头等日用品,和杂货店的差别只是多了烘焙能力。李佳阳决定集中品项,因为「专心卖糕点,才会凸显出亮点」。大约20年前,他开始说服父亲改变,第一步是简化商品。

阻力可想而知,李佳阳决定让数据说话。当时没有POS(销售时点情报系统),因此请父亲记录销售品项、数量、收入、时间等,每周讨论。统计结果显示,占了很大库存空间的某种罐头,一个月可能只卖3罐;虽然杂货店只比大卖场贵了3元,婆妈们还是掉头就走,这类产品就必须舍弃。即使有数据佐证,李亭香还是花了5年,逐渐成为一家糕饼专卖店

拚体感经济》推广做饼体验,感动留在心里面

接下来的问题是:李亭香的产品定位是什么?李佳阳决定不赚蛋挞、蛋卷等暴红西式甜点这种快钱,而要保有台湾传统糕饼的品牌和价值主轴;固守传统却又随时代演进,不断微调口味,满足大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