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在台湾》「神坛」上的台湾健保究竟是个啥?

医院门诊挂号处。(作者提供)

台湾交换期间,幸运中招急性肠胃炎,偶得台湾医院一日游的机会,第一次听到了「健保卡」这个东西。

在医院里,看着几乎人人都戴着口罩,熟练地划价、领药导医台前的我,难过、弱小又无助。好在志愿者阿嬷热情地上前询问,耐心指导我填完各种表单,才拿到「救命」的号码牌

终于轮到我了,阿姨伸出手:「健保卡。」我:「没有(怯怯的)。」阿姨:「自费吗?」我:「嗯。」她足足看了我三秒后:「你确定?」

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为核心,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这一张小小的健保卡,就是老百姓们看病时的护身神器。

全民健康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凡是拥有户籍的居民、在台湾合法雇佣或有居留证外籍人以及这些人的眷属都必须投保,均可获得平等医疗服务权利。健保卡内的医疗金主要是由政府、个人及单位支出。

全民健保制度为台湾民众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健康照护,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也成为了各党派不敢轻举妄动的一张牌。

# 健保卡可以用来干嘛?

1995年台湾全民健保实施后,进一步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台湾全民健保是国际公认的模范,其范围覆盖人口总数的99.5%,总支出仅占年均社会生产总值的6.7%,被美国广播公司称为健康的「乌托邦」。

健保卡不仅可以用来看病,这张卡在台湾基本上是一张全面包含各种健康信息的第二身份证,每个人出外都会随身携带(事实上,许多需要双证件办事的公家单位,都可用健保卡做为第二证件)。

健保卡除了出钱,还成为了持卡人的健康管家。

医疗系统会自动将你所有做过的检查报告、开立过的药物上传到云端系统,让民众在不同医院寻求专家意见时可以不用带着厚厚病历,导入系统让医生可以看见曾经发生过的药物过敏,确保医疗安全。

甚至还会主动提醒加保人何时应接受洗牙免费癌症筛检、成人预防保健。

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健保卡被连通上了出入境资料以及足迹纪录,进出医院与许多公众场所地方都要刷健保卡纪录轨迹,以追踪感染源。

医生也可以借由查询出入境资料,确认旅游史以及接触史,列出新冠肺炎疫情相对高风险族群。进行相应的医疗对策,在这一点上类似于大陆的健康码。

除了可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追踪病患的行踪外,健保卡如果连结上读卡机则可以做为自然人凭证使用,可以用来报税,宣告财产,办理退税业务。几乎可以将所以健康跟财务的一切事务囊括其中。

# 健保卡看病到底要不要钱?

台湾健保保费根据月收入收费,每人每月大概需要交纳100-230人民币左右,收入越高保费越高。

在台湾使用健保卡并不需要先垫付再报销,每次看病只需要再付20-100人民币左右的费用,包括医生的问诊费、检验费药品费和手术费。大概90%以上的高价药品均有纳入给付清单,多数人包括西医、中医、牙医、复健医学

除了美容手术不予给付之外,其他的所有疾病几乎都是全额给付。尤其是越严重的疾病,越是全额付清,以此避免因贫而病,因病而穷。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在ICU全面的治疗,也只需要100人民币左右。

完全公费医疗特殊人群如下:

包括低保户、3岁以下儿童、百岁人瑞荣民(就是跟着老蒋过去的退伍军人)及家眷等等。

虽然医学具有其复杂性,但是大抵所有的医疗费用都可以由健保给付。

# 台湾健保与大陆医保的区别

大陆1950年开始免费医疗,后来改革发展成医保、新农合等;台湾地区从1988年开始规划实施「全民健保」。

台湾健保是不看病情付费,而是看该病症有没有健保给付,只要是健保内就只付挂号费跟基本自付。

台湾的健保和大陆的医保设计上有所差异。台湾的健保没有个人帐户,只有统筹帐户,所有人的报销费用都来自公共资金池。看病越多,开药越多的「越划算」。而看病少的人缴纳的保费则用来给其他人抵付医药费。

大陆是既有统筹也有个人帐户。每年医保基金会往个人帐户打一部分钱,看门诊或住院先使用这部分钱,钱用完才会统筹。但用不完这个钱会一直累积在个人帐户,越积越多,这种设计对看病少或不看病的人相对公平,这部分钱不会被统筹掉,只是不能取出,但可以留在将来用。

至2014年,台湾共有各类医疗机构两万多家,在全民健保下,逐步淘汰掉经营不善和规模较小的医院,若医院在评鉴中表现不佳或遭到病人的投诉,则很可能被健保部门解除特约资格,相反基层诊所的开办条件宽松许多。

另外,台湾地区基层诊所的执业医师中约50%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较高,他们作为优质生源,在最好的医院接受培养,拥有最高的待遇。 基层执业的医生收入比医院执业收入高许多。

而提高全科医生的能力与待遇也是大陆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大陆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建议」中也强调了要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基层公卫人才储备建设。同时注重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到2022年实现98%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互联网,并实现医联体内部业务的互联共享。

# 大陆学生在台湾能用健保卡吗?

尽管在台湾读书的大部分外籍学生都能享用健保卡,但无论是作为学位生还是交换生的大陆同学,都没有权利享受健保带来的社会福利。

反对者多半声称,陆生纳保将侵蚀健保资源加速亏损、两岸敏感的政治关系,陆生不应该纳入健保体系。在台湾学习时,他们只能购买商业保险来确保自己的健康权益

富邦保险为例,他们针对大陆在台学位生保险涵盖意外伤害、突发疾病、医疗救助等内容,每学期费用为890元人民币。大陆学生平均每年要比缴纳健保费用的其他同学多交500人民币左右的保费。

近年来,支持大陆学生获得健保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根据2017年政治大学选研中心进行「民众对当前两岸关系之看法」民意调查,支持陆生全额自付保费加入健保的民众高达71.0% ,但此类呼声可能并非完全是为了维护大陆学生权益,也可能是出于增加台湾财政收入的考虑。此项提案因新冠肺炎爆发而暂缓。

等未来疫情结束,两岸学术交流的大门大开,政策允许的情况之下,或许大陆学生在台湾也会享有「健保卡」的权益。

# 健保卡的光环还能存在多久?

台湾地区并未强制执行西方的家庭医师制度及转诊制度,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疗院所就医。正因如此,病人经常是小病也上大医院, 造成大部分医院的门诊服务量都很大。

知乎用户「雁默」认为,低廉的健保成本,使得中老年民众将「逛医院」当成生活里的一环。据报导,台湾人平均每年看病15次,是欧美的二到三倍,甚至每天「光顾」者也大有人在。

而且,人都喜欢去大医院看病,即便只是感冒。这样贪小便宜的心态,严重消耗珍贵的医疗资源,如药品、医师与医护人员的高端医疗服务。此现象同时也排挤了真正需要大医院照护的病患。

由于台湾的医疗费用增长很快,已出现费用支出大于保险收入的失衡现象;医疗自费率高也让台湾许多家庭都开始选择自己购买巨额的商业医疗。

‍‍‍‍‍‍‍‍‍‍‍‍‍‍‍药价黑洞问题也随之涌现药商与医院勾结,在申报药品价格时高报,以获取健保给付,并用中间的价差弥补重症医药与病房费的不足。

种种弊端下,二代健保制度得以推行。这项改革从2011年到2013年施行,主要通过补充保费来缓和健保在财政上的巨额支出。但由于从老百姓口袋拿钱,引起社会许多的争议。

健保与医疗制度的问题如何解决?台湾健保卡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恐怕三言两语难以详述,但台湾地区的健保卡与相关的医保政策理念,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健保制度仍具有借鉴意义。(大张、戈雪简简/陆生)

本文来源:柚子铺台湾交换生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