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苑子一碗280元的冰 救得了订阅制挫败瓶颈?
品牌定位不明确,后端行销怎么推都没用!大苑子因此痛定思痛转型,卖起近300元的产品,挑战年轻客群。(摄影者.郭涵羚)
眼前是一碗堆得像小山的芒果剉冰,上头还有芒果片交叠而成的玫瑰花,要价280元。这碗冰,竟是手摇茶品牌大苑子的转型之作。
7月底,它选在台北市信义区「贵妇百货」Bellavita对面、月租金高达35万元的店面,开出以内用为主的冰果室,贩售冰品、甜点、果酱等上百种水果产品。「这是我们必要的转型,也是未来20年的成长动能!」大苑子董事长邱瑞堂说。
年营收达18亿元、全台逾200家店的水果茶大王,为何宣告未来将告别手摇茶店,拓展新店时以冰果室为主?
促销、外送都成效不佳
领悟必须重新思考品牌定位
近两年,眼看同业纷纷推水果茶威胁自家特色,大苑子为了冲大营收,狂打买一送一等促销,甚至周周推优惠,这让营收微幅增加,获利却没起色;再加上与外送平台合作,外送营收占比达10%,因平台抽成高,加盟主的利润被严重稀释。
「我们经营压力变得很大,客人也觉得价值感下降,只要我们不促销就不买,对品牌很伤,」邱瑞堂不讳言。
去年底,拥有逾百万名会员的它,想进一步深化会员经营,喊出一个月499元、消费者每月可点10杯饮料的订阅制,创餐饮业首例。以该店最招牌的水果茶定价70元来算,等于打7折。没想到,却是逼迫转型的最后一根稻草。
「老实说,订阅制做得不好,因为我们想错了,应该不是让消费者感觉是来捡便宜的,而是要先创造品牌的情感连结。」邱瑞堂解释,订阅制曾一度吸引一千多人订阅,后续却演变成自己跟自己打架的局面。「客人觉得买商品券就好了,我们还有寄杯券、优惠券等,为何要埋单订阅,还限制消费时间?」
他这才体悟,订阅制要成功推行,得重新思考品牌价值,才能避免不断陷入削价竞争的迷思中。「消费者到底是为了什么买你?要想清楚,十几年来,我们对水果很熟悉,我们的价值,就是让客人跟着时令来吃当季水果产品。」
今年2月,他们首度抛弃过去的促销手段,挑战一杯120元、拥有18颗草莓的高价饮品,结果光情人节单日就卖出7千杯,贡献逾80万元营收,后续又推出要价百元的芒果冰沙等。他们发现,今年来客数和杯数下降,营收却增加,可见只要产品有特色,即便售价高,消费者仍会埋单。
手摇饮首卖高价水果冰
宣告对水果的专业话语权
于是,他们大胆转型开冰果室,就是想宣告自己是手摇饮中,极少数拥有从产地直送的水果、也自建中央工厂和物流车队的品牌。在冰果室内,将能展现水果产品的研发能力、掌握水果的话语权,也希望借此带动原本两百多家手摇饮店型的销售。
不过,一名手摇茶业者认为,这转型的难度极高。他解释,传统冰果室之所以在市面消失,就是因为水果取得太容易,多半是低价产品。
如今大苑子祭出高价水果产品,还抢攻内用客群,考验的是消费者的习性问题。
另一个挑战是,当在消费者心中,它的竞争者变成思慕昔、Ice Monster等冰品,新的仗该怎么打?
对此邱瑞堂回应,相较于冰品业者的水果只是配角,大苑子与全台1600名果农合作,拥有完整供应链,该冰果室将依照产季替换菜单内容,不断研发新品。
对手变冰品名店
此外,他们更加强教育训练,员工得花1个月来学习裁切水果和摆排设计,是原有训练时间的一倍,这是其他人难比拟的优势。
对于该品牌从手摇茶跃升为冰果室,政治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邱奕嘉解释:一般来说,品牌跨足低价或高价市场,多数是以不同品牌来经营,透过原有品牌的资源来延伸新客群,「因为这要跨越的,是消费者对于既有品牌的刻板印象。」
如今大苑子的转型,一方面得克服消费者的心理障碍;另一面也得懂得经营内用客,这与原有的外带店是不同的核心能力。
邱瑞堂坦言,为了建立内用的SOP服务流程,他们找来十多名资历超过十年的干部在店内坐镇,一步步学起。即使别人看来这一步很冒险,他却认为,唯有认清自己,才能建立竞争门槛。
难道不害怕转型失败吗?他自信表示:「水果是刚需(刚性需求),我当作这是我们第二次创业,没人比我们更懂水果!」
《商业周刊第17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