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者呈「忧郁」状态!担心遭异样眼光…医:3种人为压力高风险族群

感染者、被隔离者及第一线工作人员常暴露在压力下的风险族群。(示意图记者林敬旻摄)

记者简仲豪综合报导

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持续扩大,被隔离人数也不断攀升,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关心被隔离者的身心状况,主动就被隔离在医院的病人进行情绪支持与评估,在访视的30名隔离个案中,发现约有一成出焦虑或忧郁等情绪困扰。精神医师建议看书、追剧、睡好或放轻松,都有助减低焦虑。

▲被隔离的病患除了担心自身健康问题,也担心回到社区后是否遭到异样的眼光对待。(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提供)

高医隔离病房与精神部医疗团队合作,在资讯工务部门协助下,架设了远端的会谈系统,让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师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与入住隔离病房的病人进行对谈评估。初步发现,多数被隔离者情绪状况稳定,约仅10%呈现焦虑或其他情绪困扰,需要进一步药物或心理的协助。所幸这些被隔离者经二次采检结果都呈阴性反应

高医精神医学部主任柯志鸿医师指出,在2003年SARS期间,全球约50篇心理相关的论文均显示,SARS不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险,也导致大众普遍的惶恐,在疫情最初阶段群众或病人最常见的三种情绪就是焦虑、忧郁、极度不安(急性压力反应);而感染者、被隔离者及第一线工作人员则是最常暴露在这些压力的高风险族群。

「被隔离者担心的不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也会担心隔离前是否感染家人朋友,回到社区后是否遭到异样的眼光,以及经济冲击等多重压力,常出现忧郁、焦虑、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睡眠或身体精神状况。」柯志鸿主任指出,多数人可以承受短期的压力,但当压力延长超过两周,或过去曾有情绪因应相关病史,则可能造成长期的身心影响。这次武汉肺炎10%的隔离个案经评估,需要做后续的追踪与治疗,也需要家人或各方资源的协助,来减轻压力的负担。

▲当压力延长超过两周,或过去曾有情绪因应相关病史,则可能造成长期的身心影响。(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提供)

另外,柯志鸿主任建议睡好、想好、放轻松。第一、让自己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是保护不受高度压力影响的不二法门。第二、保持正面的想法,多数研究都显示,正面的情绪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免疫能力。第三、利用短暂活动正念放松、瑜珈动作、坐禅、气功等,或是学习简单的腹式呼吸等深度放松的方式,尽可能提升自我的副交感神经,也有助于避免情绪压力的累积。

「找一件在隔离时可以让自己专注去做的事情,如看书、听音乐、读小说、追剧等,也都可以让自己不用一直处于担心的状态。同时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人际支持是最好的保护因子,朋友、家人、或工作人员的关心,也可以减轻相关压力。」柯志鸿主任说。

脑海不断浮现所担心的事情,越想越担心、越睡不着、食不下咽。」柯志鸿主任提醒,这时就需要精神心理医疗专业的协助,可以帮忙减少不安与焦虑的症状,也可改善睡眠,让自己有适当的休息。同时,如果本身就长期接受情绪相关药物的协助,也记得在隔离期间,尽量避免中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