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吉野1号」米复育成功 可望再现台湾地酒「神迹」
高雄餐旅大学团队与花莲农改场、吉安乡农会合作,在稻香国小旁的农田种下吉野一号米,盼能台湾清酒文化。(吉安乡农会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吉安乡农会邀请稻香国小师生,在一旁5分地农田种下吉野一号米,预计6月收成,11月酿成,目标制作1千瓶清酒。(吉安乡农会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吉安乡稻香国小师生协助吉安乡农会插秧,替吉野一号米酿制清酒尽一分力。(吉安乡农会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吉安乡曾种植日治时代高级清酒酿制品种的「吉野一号」米,不过随时代变迁,迄今已鲜少种植;花莲农改场、吉安乡农会日前与高雄餐旅大学团队合作,选在稻香国小旁的农田种下「吉野一号」米秧苗,预计在11月酿制完成「吉野一号|神迹」纯米吟酿清酒,盼能从史料让台湾地酒再生,开启稻米产业另类发展。
高雄餐旅大学饮食文化暨餐饮创新研究所助理教授陈千浩长期研究清酒文化,他说,根据文献记载,日治时期,日本政府鼓励日本人移民台湾,当时一名名为青木繁的日本人,吃不惯台湾稻米,将菊池米和台湾籼稻杂交,培育出吉野一号米,该米香气十足,当时更进贡日本天皇,又被称为「天皇米」。
陈千浩说,日治时期,吉安曾种植约999公顷的吉野一号米,其米心白,是全台做清酒最好的品种,又有「酒米之王」美名,当时甚至将多达1700吨的米送往酒厂制酒,不过随国民政府来台,清酒文化逐渐消失。宜兰、花莲寿丰乡曾试种吉野一号,不过为要重现当年清酒味道,经3年努力,决定在吉安复育,盼百年台湾地酒再生。
吉安乡农会总干事张德奇表示,之前以为吉野一号只是煮成米饭食用,没想到竟然是酿制清酒最好的原料,经史料研究,发现其原产地是在稻香国小,因此便和校园旁农友承租田地,共计5分地试种。本月5日插秧,预计6月收割,11月左右应可酿制1千瓶清酒,待专业人士试饮后,再视市场反应规画是否续种。
吉安乡农会日前也邀请稻香国小70名师生协助插秧,并插上「台湾地酒再生」旗帜在秧苗田中,校长孙东志说,文史记载现有校地以前是大片农田,光复后才命名为稻香国小,得知要把吉野一号米种在原产地,带学生为复育尽一分心力,非常有意义。
花莲农改场表示,陈千浩老师以在法国勃根地学习的葡萄酒酿造知识,融入日本清酒酿造技法,将吉野一号特殊品种,利用日本酒曲酿制清酒。吉野一号经1至2个月的酿造,品评过后,清酒入口温和,微带甘甜,韵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