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竣民/换防长拼后备改革?后备旅大扩编 国军战力就「翻两翻」?
自从去年蔡总统针对后备制度做出指导与指示之后,这个关系到许多役男退伍后的教召议题就一直受到瞩目,国防部也有一系列的规划与执行作为。
▲从今年年初开始陆续有新的后备旅编成,未来后备旅将增至12个。(图/军闻社)
最先可以看到的是,在所谓的强化后备战力上,要将现行的7个后备旅增加至12个;这5个要增加的后备旅级单位,其中的2个将是由「南、北常备兵役军事训练专长训练中心」改编而成,另外在北、中、南军团会再各增加1个后备旅,而其编制均为5个步兵营、1个砲兵营。
如果依照军方的说法,完全是在现有的兵力规模下(意即国军总员额并未增加)进行调拨,这样的发展模式便显得更有意思!
因为南、北区专长训练中心所改编的步兵109旅和117旅,顶多只是部队番号的改变,这种调整作法在历经数次的组织调整案中早就屡见不鲜,官兵对这种部队番号的调整已经感觉麻痹,反正就是搞个编成典礼,换换关防及部队旗,再把各个职务的职衔牌、职官章全部重做,这样就大功告成,恐怕连史政官都已经对母体单位难以考究了,国军中有多少人会去在意这一部份?
但另外3个后备旅(后备101、137、249旅)则是全新编成,虽然预计要到2023年底才完成编成,如果没有注入新血,难道又是在玩挖东墙、补西墙(换制服穿)的游戏?虽然这种玩法也已经很老练了,例如:宪兵移空军、陆军旅转后备旅、陆军飞弹移空军…如果后备动员是如此这般地重要,怎会被高层这样丢过来、移过去?
▲由于后备战力低下的议题持续被媒体追问,迫使国防部展开新一轮的后备组织相关的改革。(图/军闻社)
世界潮流均已朝向精兵政策的走向,且「可恃战力」的构成,也不再执著于部队番号的多寡,如果在总员额不变的情况下,要多冒出这一堆步兵旅,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安慰的因素大过于实质战力的需求,不然继续玩弄着削弱A、B、C…旅各1个营,移去成立D旅的意义又何在?
依照国防部防卫作战任务为导向的区分,已简单明确地将后备动员的部队划分成三大类型,也就是型负责「滩岸守备」的第一类(甲种旅)、负责「纵深及城镇守备」的第二类、负责「重要目标防护」的第三类。
而在攻台战争一旦发起时,依照「后备拘束、常备打击」,这样的旅级部队在守备地区内的滩岸,得承受扑天盖地的敌军登陆火力,负责拒止、消耗、阻歼登陆敌军外、还得协力机动打击部队发起反击、反空(机)降作战、固守重要防护目标…等多重重责大任、编装则仍然以「轻装步兵」+「牵引砲兵」形态为主的「甲种旅」足堪负荷?
▲目前的后备旅,多是维持5个轻装步兵营+1个牵引砲营的编制。(图/陆军部队训练南区联合测考中心)
而未来这12支甲种旅仅编成干部,兵员将由军事训练役的新兵和动员而来教召的后备军人补充,在国土防卫作战中,将兵力戍守滩岸一线及实施城镇防御的作战。
既然在先前的组织调整规划案中,国军已体认到「常中有后」的兵力结构设计,是无法适应未来台海战争节奏快、无固定战线、无前后方之分…的特质,所以才调整为「常、后分立」的用兵规划,期望走到「动员整备精、部队编成速、战力恢复快」的目标。
遭打回原点的后备改革
但体检这廿几年来的执行成效,现在看来又几乎全部被打回原形!
▲后备的转型在经过廿几年的检验后,基本上又回到起点。(图/总统府)
后备部队不论是在「编、管、选、召、训、装」等战力整备上,依旧是一堆端不上台面、战力存疑的兵棋符号而已,别说动员战备整备的工作依旧没有起色外,在肩负地面部队新训任务的业务上,也很难在兵役制度转型后缴出像样的成绩单,而后备部队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也难怪让外人都看不下去!
由于大家对于后备战力的不信任,也难怪近期以来的抨击不断,再度让政府重视到这一个领域的空转,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将条件因子翻两翻(训期1周延长为2周、7个旅增为12个旅、2年一训改为1年一训、编管解除由8年延为12年…),就奢望庞大后备动员而来的教召员具备合格的战斗力,恐怕也只是高层一相情愿的天真想法。
随着这5个新编成的后备旅陆续成立,国人期望看到的不是老套的教育训练模式,而是一套真正能评鉴出合格后备部队战力的标准,不论是针对新训或应召员而言应该都是一体适用,以确保战力在运用上不会有过度的落差,而这样的改制也才有意义,否则谈「后备改革」,绕了半天也只是原地踏步!
热门点阅》
► 单骥/水情吃紧、曾文水库蓄水率不达15% 缺水台积电尚能「护国」否?
► 军事家/集合吧!多国反潜大队 评美军2021年「海龙」联合演习
► 黄竣民/无人机成新式战争要角 国军准备好了吗?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