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中国最狂购并潮 陆版台积电即将成形?

图、文/今周刊

2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再度让上海周边大塞车,平常半小时的车程,开幕第一天,《今周刊》采访团队花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抵达。当我们进入中国国家会展中心,穿过各大汽车品牌,其中一个展场人潮明显多过其他汽车品牌,让我们决定进入一探究竟。

眼前这款新车的品牌名叫领克(Lynk & Co),是中国吉利汽车与瑞典富豪汽车(VOLVO)合资成立的新品牌。参观群众说:「我就是专程来看吉利的。这几年,他们的车进步太多了,我相信这个新品牌(领克),也能干得不错!」

「汽车疯子」开打第一枪吉利大吃VOLVO 市值飙涨167%

但在七年前,全世界看待吉利,无疑是另一种观感。2010年3月底,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敲定以18亿美元购并VOLVO品牌,成为金融海啸后、中国企业购并海外企业的第一枪。但在此之前,吉利为了转型中、高端品牌,负债超过100亿人民币。此外,设计也是混杂各品牌特点,风格「丑到家」,成为国产车中的笑柄。但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却信心满满强调:「本来就一无所有,有什么好怕的!放心,我一定会成功!」

他做到了!在本次「两岸三地一千大企业」调查中,吉利的市值在一年之间成长近167%,排名也从前次的397名,一举跃升到137名。从毫不掩饰的山寨本色产品策略,到成功整合北欧车厂、完美扭转品牌形象,如今的李书福,俨然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偶像,海外购并,也成为中国企业在过去一年最鲜明的主旋律

回到2010年,据彭博统计,当年度整体中国企业对外购并金额约为547亿美元;2014年起,海外购并金额逐渐升高,至2015年突破千亿美元;2016年更在一年间出现倍数增长,达到2450亿美元以上。

经院第一所所长刘孟俊指出,相较于中国国企因为肩负战略任务,主要购并能源、粮食等原物料资产;近年来,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到欧美,只为购并知名品牌,吉利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

无法打败就买下!中资作风高调粗糙 多国闻风丧胆

资深产业专家杜紫宸直言,近五年来,随着政策主张「走出去」,中国企业购并风格再次转变,他们对高科技、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兴趣格外浓厚,「所以他们在欧洲成功购并了库卡(Kuka),这是世界顶级的工业机器人厂;最近的例子,则是腾讯取得电动车大厂特斯拉的5%股权」。

要品牌、要技术,中国企业现在的海外购并,不同以往着重于亚洲,而是以欧洲和北美为主,其中在欧洲的购并成果又比北美丰硕。「如果中国无法打败欧洲,就会买下欧洲。」《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盖伯(John Gapper)这么形容。

除了政策推动之外,资本市场的天时地利,也是中国企业吞食天地的重要背景。「受金融海啸冲击,各国企业愿意谈判的价位,普遍降低。」刘孟俊分析,中国企业在金融海啸后积极开拓市场,当海外企业价钱又变便宜,自然有更高意愿出手购并。杜紫宸则表示,「中国股市的超高本益比、让企业可以更容易筹得丰沛资金,到海外去购并,这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不可否认,当多数公司寻求机会壮大自身,也有特定公司陷入争议。「同样是海外购并,欧、美企业出手,成功率约九成,陆资的成功率却不到七成」刘孟俊直言:「(中资)经验不足、手法粗糙,作风太高调了,很多国家真的会怕!」

半导体 打造中国台积电陆企转型变身 台湾准备好了?

不过,经过2016年的疯狂扫购之后,中国企业海外购并的整合效应,才是未来更该关注的重点。尤其,当中国重点投资全球高科技公司、同时奖励发展国内半导体产业,陆资侵蚀、挑战台商原来的市场,已成无可避免的事实。

(阅读全文…)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63期)。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郭台铭奇袭三星 抢当面板皇帝 台积电登顶之战,没有侥幸,更非意外 看好台湾观光?神秘中资入主北市精华区酒店 拒紫光联发科力行的盘算是什么? 从小经理变副总裁 他接下宏碁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