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其实是一种依赖 拆了它!让孩子学会靠自己

作者:米米(迷路妈) 绘者:迷路摘自:三采文化 《放了牛,他们自己会吃草:迷路妈快乐fun养,孩子独立自主又自信》

●精选书摘

深入了解共学团体之后,迷路眼睛里散发出亮晶晶的光彩,那里没有死背书,没有死记标准答案的僵固,也没有选择题与是非题的框架,一切得靠自己找出结论,所有的课业都是报告、申论与实务操作形式,这完全合了迷路的脾胃,非常切合他擅长发想又爱创造的体质

迷路说:「他们的『国语课』跟我们的不一样耶!」

我说,那是因为你之前上的是「国语课」,新学校上的是「文学课」。

教育层次完全不同,重点就再也不是记记生字生词,或背背修辞大法(引用、转品借代、映衬、排比……)那般表浅的事了。在那里,老师带着孩子深入文字背后的涵养,体制里我们死记的是课本,体制外的他们,陪着孩子深入理解宋词意境,让孩子欣赏世界文学的美好,他们重在深刻阅读之后的思辨,重在哲学层面的启蒙,容许孩子们提出自我观点并交互讨论,于是我看了那边孩子的作文深度甚至超越台湾体制内的高中生

当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把作文当公文」的阶段,那里的小朋友早就拥有一支具足了五感、情绪表达、有风格也有见地的神来之笔了。

就连数学教学方面,也能让向来恐惧数字的迷路心花怒放,并非内容较为简单,关键在于他们把重点摆在数概念与数学逻辑思考之上,相较于体制内过于强调繁复计算的填鸭模式,这样的课程内容让迷路忍不住兴奋地说:「真好玩!好像福尔摩斯探案,每天要抽丝剥茧啊!」

跳出舒适圈,「学习」不再只求标准答案很多人误以为离开体制只是为了逃避,事实不然,离开体制反而是离开舒适圈的一种极大勇气,比起只要傻傻、乖乖背好大人给的标准答案就能度日,透过自主思考而获得答案的方式,其实更燃烧心智;比起应付千篇一律的制式考试型态,绞尽脑汁才能完成的申论报告,以及所衍生出上台简报的能力,才需要投注更强大的脑内革命。这一阵子很多迷路旧校的老师纷纷给了我们满满鼓舞:「妈妈,妳的选择是对的,迷路在框架下太浪费了,离开框架才能大展身手!还有,我们的孩子也都正在自学或共学喔!」没想到这么多体制内的老师带着孩子跳出框框,真是振奋人心。我猜是时候了吧,台湾的教育真到了该被认真颠覆的时刻了,有时存在已久的事不见得就代表它必然是对的、是好的,多半只因人们长此以往被教导着无条件服从,被教导了放弃思考因果,也被教导要习惯受制约。想起小时候,我的曾祖母是个裹小脚的末代受害者,历史让女人缠足数百年,一时的牢不可破未必值得永恒歌颂,当然,我更不想让孩子们缠足于窄化的教条视野之中。有人认为体制外教育是一扇「不适应体制的孩子」的逃生门,事实上,过去迷路一点也没有不适应的问题,无论在课业(除了数学很烂)或人际相处之上,样样融洽快乐,我们纯粹只是发现了一条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道路而已。当然自学或共学的路并不好走,以现阶段来说,我们似乎看不见明确的终点,不过我们总算是走上了起点,只要一想到能培养孩子对于求知的热情,能理解世界上的事并非都只有一百零一种标准答案,也就是即使有答案的状况之下,仍能热血寻求更多可能性,只要一想到小朋友能获得独立思考与实务操作上的训练,这一切,就值得勇敢了。

★本文经三采文化授权,摘自《放了牛,他们自己会吃草:迷路妈快乐fun养,孩子独立自主又自信》。★拒绝追求分数,培养孩子未来的能力,一本给非典型父母的教养书。

★图片为版权照片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您有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