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日月光能否抢亲成功? 矽品股东会见真章

红潮压境,我国半导体龙头三角争议未解。矽品执意与鸿海相恋却遭日月光霸气抢亲,矽品股东面临抉择,「鸿矽恋」能否修成正果将于十月十五日股东会见分晓。

文.方惠萱

红色供应链已经是国安问题行政院上周于院会中表示,中国红色供应链的崛起,已经不单单是产业的问题,外界也认为,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应该更团结,除了对抗红色供应链之外,也要对抗韩国与国际半导体产业的侵略。

不过,正当台湾产业共商团结的时候国内大业者矽品(2325)、鸿海(2317)、日月光(2311)却爆出并购争议,并且经过一个多月,三方仍无具体共识。

国际半导体产业吹起整并风,垂直整合抑或水平整并成为当前产业难解的习题,日月光并购矽品,为水平并购,不过鸿海半路杀出,认为跟矽品垂直合作,才能为矽品、鸿海创造最大效益。夹在其中的矽品董事长林文伯面临抉择,而十月十五日即将召开的矽品临时股东会,表决结果将决定「鸿矽恋」是否能够开花结果

矽品、鸿海、日月光陷三角习题

台湾股市八月面临股灾,就在科技大厂股价持续走低的时刻,矽品发表重大讯息,表示收到日月光的并购消息,过去习惯在台面下进行的并购谈判瞬间被搬上台面,也为台湾半导体龙头的并购战开了第一枪。

一直认为日月光为恶意并购的矽品,第一时间选择与鸿海结盟,进行供应链的垂直整并与换股,不过日月光并未善罢甘休,接连收购日月光股份,完成二五%股权收购,更因为利益冲突,公开表示反对鸿海与矽品换股。

由于矽品较倾向与鸿海进行供应链垂直合作,遂呼吁所有股东踊跃参与临时股东会,针对所有议案投下赞成票以利与鸿海的策略联盟和股份交换之进行。日月光与矽品在股东会前各自攻防,在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角度上各持己见,由于战线延长到矽品的股东会上,矽品与日月光的战争也逐渐白热化,除了打资金战之外,更打股东争夺战。

由于林文伯原来持有矽品股份不多,为了保护矽品并捍卫经营权,已砸下新台币十亿元收购自家股票。市场估计,矽品经营团队与周边友好人士买回矽品股票已超过五万张,等同砸下约二十亿元,让矽品派总持股拉高至15%。

鸿矽恋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临时股东会的股东决议,而因日月光无投票权,林文伯也无具体权力可以定夺,是故矽品、日月光双方多次发表公开信给各自股东,希望掌握股东会上的「筹码」,在股东会前上演股东争夺战。

外界分析,日月光在九月底完成矽品股权收购之后,就可以在2017年矽品下次改选董监的时候,透过公开征求委托书的方式,角逐矽品董监事席次,进入董事会。所以无论对哪一方而言,十月十五日登场的临时股东会,将会是重要的一战。

红潮压境刺激企业并购

谈起并购趋势,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创会理事长黄齐元指出,最近国际并购市场非常活跃,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公司都一样,「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的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不断地并购,牵动半导体产业」。

黄齐元认为,台湾半导体厂的并购通常有四种可能性,第一就是提升产业链价值层次,如2012年联发科(2454)并购晨星,为了打造生态系,就会进行同业整合;第二,是以海外并购拓展全球布局,如同数控工具机制造龙头友嘉,并购德国MAG工业自动化系统事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整厂整线自动化生产设备供应商;第三,是产业水平或是垂直整合,如这次矽品、日月光与鸿海的争议;最后,则是两岸企业进行产业合作。黄齐元说,两岸企业企业整并相当重要,「虽然有红色供应链,但是未来是一个竞合时代,既竞争又合作,有的时候不是只有挡在外面,也要做一个合作的伙伴」。

从策略角度来看,同业彼此整合,如同日月光跟矽品的并购案,这类并购创造的效益相当有限。至于被外资整合,黄齐元表示:「这不是不可能,但外国企业有兴趣的是中国企业,台湾对其来说反而是次要」。而针对台湾并购环境的困难,黄齐元分析,最好的并购时间已经过去,而且「很多老板还是太在意价格,但是我们正面临台湾价值崩坏的时代。」他呼吁企业应该要从价值思考,不要只在乎价格。

台湾亟需产业横向整合

回头观察这起三方并购的争议,站在矽品的角度,当然是与鸿海合作较为有利,不过三方合作,牵扯到台湾产业垂直跟水平整合的问题。从国家制高点观察,若希望台湾封测产业能够保有全球第一优势的思考出发,台经院产业研究员刘佩真认为,矽品应该优先选择与日月光横向整并。 刘佩真指出:「台湾的封测行业已经来到需要横向整合的情况,台湾产业面临库存调整危机,这个时刻更需要横向的整合,特别是在产品、技术以及经营策略上。日月光跟矽品如果全面进行合作,可以减少业内竞争压力,才有可能抵抗外部需求低落的情形。」简单来说,如果并购目的是要对抗外侮,矽品应当选择日月光。

至于日月光为何并购意志强烈,刘佩真认为:「现在好像横向整合部分比较高,因为红色供应链的威胁,虽然短期内的冲击是以二线厂商为主,但是这个压力应该很快就会蔓延到一线的封测厂商,特别是去年中国半导体厂商长电科技并购全球第四大封测厂星科金朋,未来就有可能挑战全球第三大厂商—矽品的地位。」(文未完)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78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