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宏达电断尾求生 能否东山再起?

宏达电正式宣布精实整体营运规划,目标达成减少35%营运费用,并要裁员15%。没有钱财也没有人才的宏达电,面对越来越险峻的智慧型手机战场,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实力?

文.李泰宏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统计,宏达电(2498)智慧型手机在2012年第三季出货量勉强以842.86万台、市占率2%,在全球手机厂排名第十;到了2012年第四季,全球智慧型手机出货排行前十名,就再也看不到宏达电的身影了。

宏达电概念股如昙花一现

宏达电曾经被喻为台湾之光,在王雪红的带领下,不仅左打苹果(Apple),也右踢三星(Samsung),然而才不过短短四年,宏达电在智慧型手机全球市占率,竟从高点的逾15%,掉到2%以下,不仅已无法跟过往对手苹果、三星竞争,甚至连中国品牌厂都已经把宏达电甩开。

2011年,因为苹果开始率先将Any-layer HDI(任意层高密度连接板)引入到iPhone使用,当时不少台系印刷电路板厂也陆续开出产能,但并不是每家厂商都能打入苹果供应链,因此不少遂将客户目标转回到台系品牌厂,其中又以宏达电为主要目标,包括燿华(2368)、软板厂毅嘉(2402)都被视为宏达电概念股。

也因为宏达电在那两年的表现优异,因此宏达电概念股确实也曾经红了好一阵子,甚至还有厂商直接买宏达电手机送给旗下员工,不少的印刷电路板厂还以打入宏达电供应链的题材,令股价一度波动。只是谁也不知道,才好了不到两年光景,2013年随着宏达电出货量跟市占率持续下滑,加上苹果iPhone出货量继续增加,原本的宏达电供应链反而转向去啃苹果,对于宏达电的订单变得兴趣缺缺。

在台湾市场,宏达电依然可以维持前三名的地位,不过台湾一年手机销售量约九百万到一千万台,就算全部被宏达电囊括,这样的出货量也不过是宏达电之前高峰期的四分之一,因此,光是靠台湾市场是没有办法让宏达电起死回生的。唯一的办法,也是拯救台湾品牌的方式,就是让目前台湾几家主要的智慧型手机厂商进行整并,大家一起重新整合资源,才有机会让台湾品牌冲出一条路。

裁员变资敌 如何整并资源成关键

产业人士分析,目前宏达电一年的手机出货量约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台,而华硕(2357)去年出货量为八百万台,今年则设定要冲高到二千万台,如果再加上宏碁(2353)约二百万到三百万台,推估台湾主要智慧型手机厂商的出货量约三千五百万台。这样的数量虽然大约仅能勉强挤进全球前十名,但是对于厂商来说,该数量基本上已有相当程度的经济规模,压低成本才有跟供应商讲价的空间。宏达电在全球大约有一万五千名员工,若是裁减15%,换算下来大约有2250名员工会被裁员,这对已是强弩之末的宏达电来说,裁员就等于是资敌,是把人才送给竞争对手,而不仅是缩减开支那么简单。就像之前谷歌(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时,被裁撤的员工才一离开办公室,马上就被中国的入口网站抢走。

看看过去宏达电曾历经的教训,其持续走下坡的关键,在于不像竞争对手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如不像三星,可以自己主导关键零组件的供给,透过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控制成本及生产流程;其更不像苹果,可以自己研发手机最核心的处理器,而且因为品牌够强势,能有效地控制供应链。由于宏达电所有的零组件全部需要靠供应链,只要有一个零组件供应商无法配合,公司就只能「剉咧等」。

产业人士指出,在台湾,产业要整合的难度确实相当高,而且整合的结果也不一定能尽如人意,但毕竟还是有整合成功的案例,如面板厂友达光电(2409)。原名为达碁科技的友达光电,成立于1996年八月,2001年与联友光电合并后更名为友达光电,2006年再度并购笔电代工大厂广达(2382)旗下面板厂广辉电子。经过这两次合并,友达得以拥有制造大、中、小尺寸面板的各世代生产线,成为台湾最大的面板厂。

供应链一项不缺 台厂整并缺临门一脚整并也有失败案例,如台湾记忆体公司。2009年,当时在金融海啸下,由于包括茂德及力晶等台湾DRAM厂发生资金周转不灵情况,这些厂商皆没有自己的关键技术,为改善这种情况,便出现由台湾官方所主导的DRAM产业整并方案。原本该计划是同时取得美光和尔必达两大系统技术,但是美光与台湾的南科(2408)和华亚科(3474)已表态不加入,尔必达也在2012年二月申请破产保护,遂让此合作计划宣告落空。就目前来看,将国内几家主要的手机厂进行整合,基本上现在正是时候,包括宏达电、华硕、宏碁等,尤其华硕内部也曾经讨论过合并宏达电的想法。

产业人士透露,现在智慧型手机厂几乎都没有赚钱,即使是华硕,智慧型手机也没有获利,都是靠其他部门来补,所以没有谁大谁小的问题,所以重点就看各家老板的想法了。

产业人士分析,台湾有自己的手机供应链,从晶片组、印刷电路板、软板、面板、触控荧幕、记忆体,到最后的代工厂,应有尽有,差的就在「功成不必在我」的想法。

团结台厂才有机会杀出重围毕竟这些企业都是从个人电脑发迹,大家都曾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要求他们整合,确实是比登天还难。在这种状况下,对这些品牌厂来说,谁先开口说要合并,就等于宣布自己已经输了;只不过,大家继续单打独斗下去,最后输的,却恐怕是台湾的品牌之路。

或许政府应该出面,找这些厂商大家坐下来谈谈;谁并谁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全球智慧型手机的获利有92%都被苹果赚走,三星也仅能维持小幅获利,至于中国厂商有政府撑腰,并不怕亏钱。台湾手机品牌之路要如何走下去,不仅是宏达电,更是产业界必须面对的问题。(文未完)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782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