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聪/慢速车致雪隧频塞车?减少「路队长」用路人 政府可如此做!
因国道5号雪山隧道尖峰时塞车严重,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认为慢速车是造成雪隧塞车的原因之一,把雪隧的最低速限由时速60公里调高到70公里,为加强提醒用路人行驶该路段时,不要慢速行驶当路队长,高公局在3月12日对外说明自去年12月30日起,于雪隧三处路段试办慢速车示警系统,针对车时速低于65公里及与前车间距超过100公尺的慢速小型车,在下游资讯可变标志显示该车辆车号后4码,以提醒驾驶加速行驶(如图所示)。
▲当某一辆车的车号出现在号志上,就代表车主要加速前进啰!(图/高公局)
统计试办启用至3月1日为止,累计慢速小型车警示约1.8万辆次,其中约1,500辆车被示警提醒后但车速还是没有调整。
慢速车如何治?雪隧端出新招
高公局表示下半年将于雪隧北上路段再增三处内侧车道慢速车示警系统,此系统不作执法取缔,惟在国道不壅塞情形下,车速低于最低速限行驶之车辆若仍有慢速车多次违规,将比照重大超速发布新闻稿对外公布车号。
其实慢速车在所有道路对整体行车安全与效率影响甚大,因会造成过多的变换车道与超车的风险,国道5号雪隧因是长隧道且禁止变换车道,易于执法。
▲雪隧慢速车示警系统已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启用。(图/交通部)
早从2017年3月10日起,国道公路警察局就曾历经1个月宣导,4月10日起开始取缔慢速车,只要在正常车流下,车时速未满70公里,而且当时最低速限取缔没有宽容值,只要低于最低时速限1公里,就依「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第33条第1项第1款开罚,处以新台币3千至6千元罚锾。
当时宣布是国内首次有取缔开罚慢速车的路段。
但四年后高公局又回头公告实施此慢速车示警系统,因无整合取缔开罚机制,民众普遍认为改善效用低。
如未来不开单取缔反而比照重大超速之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事件,发布新闻稿对外公布慢速车惯犯车号,是否本末倒置且有侵犯民众隐私权之顾虑?建议必须审慎完整评估并规划未来更具体周全的慢速车示警执法实施方法。
▲慢速车影响道路安全,政府须加强这方面宣传教育。(图/高公局)
慢速车示警之提醒教育与执法是整体汽机车速度管理的重要一环,以有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与效率为目标。
欧美先进国家在交通宣导教育上,常教育用路人「Follow the Traffic」,就是「跟着多数车流走」之正确行车观念,每辆车如都尽量保持均匀车速,就可形成整体均匀车流,自然减少变换车道及加减速频繁之车流干扰,兼顾交通安全与效率并可有效节省能源减少空污促进环保。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之宣导教育,并研拟各级道路之最高与最低的合理速限,高快速道路因有限制车种使用及部分路段有内侧超车道设计,而且车速快有更高交通安全的需要,除了最高速限外,应在最低速限上强制规范执法管理,高快速道路并应规范内外各车道不同高低速限并以标线(字)及动态标志指示清楚,而且视天候即时状况如雾霾视线不佳等,应动态调整标示降速之安全车速。
改善慢速车问题 执法者怎么做?
一般道路也应在不同车道因应行驶不同车种性能订定适当高低速限,但因使用车种多元混杂,不强制实施最低速限的规范执法管理。
以国道5号雪山隧道为例,应规划交通工程、交通宣导教育及交通执法之完整设计,依序结合慢速车之侦测、示警教育与执法取缔的功能以形成良性循环之改善效果。
首先在内外侧车道适当地点建置车速及车距之侦测系统,在侦测到慢速车后先以广播系统,以其完整车号透过车内外的广播,提醒该车目前过慢车速及最低速限规定,提醒后并在下游适当距离设置资讯可变标志显示该车辆完整车号,再次提醒其加速。
▲国道雪隧塞车一直是用路人的恶梦。(图/高公局)
如该车仍未加速至合理速限,则应与国道公路警察局取缔机制整合,在适当距离后之资讯可变标志显示该车辆完整车号车速及已被取缔的资讯,这样才可有效规范促进慢速车之调整改善。
不过在决定取缔开单门槛时要注意仍需设定适当车速宽容值,以避免因侦测仪器设备可能的误差,会引发如之前区间测速执法衍生之争议。
▲因涉资安与隐私争议,部分区间测速停用中。(图/记者郭世贤摄)
台湾的交通环境因车种多元复杂及驾驶行为变异大,各级道路不同车种及快慢车速混流情况很严重,是造成交通效率不彰及交通安全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运用慢速车之科技化示警与执法功能,尽量减少道路各车辆速度差异过大之混合车流程度十分关键,建议政府应有整体持续连贯一致的速度管理方法,同时大力宣导告知用路人实施方式与效益,以争取民众的认同支持与配合。
热门点阅》
► 军事家/首度公布美机动态有何用意?国防部面面俱到的军事新闻举措
► Netflix悬疑片《三人要守密,两人得死去》:没看到最后一秒 结局你猜得到?
► Netflix《三人要守密,两人得死去》:悬疑惊悚 适合未被暴雷者看
► 钟文荣/全台行动支付百家争鸣!央行数位货币是否一统支付江湖?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