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宋代梅花汤饼 色香味朵朵清绝

梅花汤饼。(取自网路)

到宋代,面条正式称作面条,而且品种更为丰富,出现了「索面」和「湿面」,面条开始有了地方风味之别。当时北宋东京城内,北食店有「罨生软羊面」、「寄炉面饭」之类,南食店有「桐皮烩面」,川饭店有「大燠面」,寺院则有「菜面」;南宋临安城内,有北味南味之分,如北味「三鲜面」,南味「鹅面」,山东风味的「百合面」。

在我个人的记忆中,面条就像乡村麻雀一样平常,无论冬夏皆可遇。父亲爱吃面条,一天三顿面条都不不烦。

古代面条称汤饼

小时候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如此偏好面条,多年之后,双林弟弟微信中给我私信,讲起他小时候的一件事,他说:「以前我最讨厌吃面条,哪怕是一天三顿馒头都可以。自从出去打工后自己也喜欢吃面条了,因为面条吃起来省钱,既能吃饱,还有汤和菜。记得小时候大伯给我说了一句话,直到现在记忆犹新,说双林小儿啊,自己好好干、好好干,只要是自己挣得,别人吃肉,咱吃面条,打嗝喽一样闻,最起码咱心里踏实。」弟弟一语道破了天机,这面条就是父亲大半生来最忠实的食物。

小时候,我和妹妹都喜欢吃他擀的大宽面条,吃起来筋道,像烩面一样爽口。「可以粗到像是小指头,筷子夹起来扑棱扑棱的像是鲤鱼打挺。」(梁实秋语)他有他的诀窍,就是和面的时候打两个鸡蛋,这面就筋,口感就好。如果说富人天天山珍海味,穷人天天面条的话,一天照样是二十四小时,最平常的食材才是最本真的生活,就像萝卜、白菜一样,百姓最喜欢吃也最吃不厌烦的还是这些东西。一根擀面棍,一块案板,一瓢面粉就解了一日三餐,可以配肉,可以配菜,甚至一段生葱切成葱花,用盐和小磨油简单腌制之后就可以下锅经典的葱花面,经常出现在大饭店的餐桌上,平常才是经典。

中国面条起源于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高承《事物纪原》卷九〈汤饼〉云:「魏晋之代,世尚食汤饼,今索饼是也。」汤饼据今人考证实际上是一种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在汤饼的基础上发展成的「索饼」,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水煮面条。东汉时期的索饼是用手搓揉延引成长而细的面线形态,是边制作边投入沸汤中煮熟的。

早期的面条有片状和条状。片状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种类增多。这个时期,擀面棍的出现,是面条的一次革命,再也不用以手托面团拉扯了,故就有了「不托」、「傅托」的称呼。《齐民要术》记有「水引饼」的制法,是一种长一尺、「薄如韭叶」的水煮面食,类似阔面条。在唐代,面条的称谓多了起来,又有以「冷淘」、「温淘」称之。其中「冷淘」指凉面,「温淘」指过水面,那种叫做「冷淘」的过水凉面,风味独特。

宋元时期,「挂面」出现了,如南宋临安市上就有「猪羊罨生面」以及多种素面出售。面条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饭粥之外最重要的主食

湿面韧性大可穿结带

到宋代,面条正式称作面条,而且品种更为丰富,出现了「索面」和「湿面」,面条开始有了地方风味之别。当时北宋东京城内,北食店有「罨生软羊面」、「寄炉面饭」之类,南食店有「桐皮熟烩面」,川饭店有「大燠面」,寺院则有「菜面」;南宋临安城内,有北味、南味之分,如北味「三鲜面」,南味「鹅面」,山东风味的「百合面」。市场上出现的面条还有炒面、煎面及多种浇头面等。面条的品种与花样逐渐增多,遂形成独特的地方风味,也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主食。这时制面的技术已比较进步,品质也非常好。《清异录》中列举的「建康七妙」,其中有一妙是「湿面可穿结带」,是讲调配揉制的面团做成的面条,下锅煮后韧性更大,就算打起结或像带子那样挂起来也不会断。

宋代面条形式多样。笔者查阅《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山家清供》等书,发现关于面条的记载就有近百种左右,如:罨生软羊面、桐皮面、插肉面、大燠面、菜面、百合面、铺羊面、罨生面、盐煎面、笋淘面、素骨头面、大片铺羊面、炒鳝面、卷鱼面、笋泼面、笋辣面笋菜淘面、七宝棋子、百花棋子、姜泼刀、带汁煎、三鲜棋子、虾燥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拨刀鸡鹅面、家常三刀面、菜面、血脏面、鱼面、丝鸡面、三鲜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燥面、耍鱼面、肉淘面、银丝冷淘面、抹肉面等(参阅《中国饮食史》)。

蝴蝶面,源于宋代的一种汤饼。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以及《梦粱录》中,均有对蝴蝶面的记载。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饼》云:「水瀹而食者皆为汤饼,今蝴蝶面、水滑面、托掌面、托掌面、切面、挂面……秃口麻食之类是也。」清代饮食专着《调鼎集》还记载有蝴蝶面的制食法:「盐水和面擀薄,撕如钱大小,鸡汤肉臊。」随着时代和烹饪技术的发展.如今蝴蝶面在传统制食法的基础上有很大改进.既可煮又可炒,食法多样。

梅花汤饼,用白梅花、檀香末浸水和成薄面皮,以模具凿成梅花片,煮熟加鸡清汤而成。汤鲜「花」香,味道极美。梅花汤饼据传是宋代一位德行高尚的隐士所创造,后传于世。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上有记载,梅花汤饼的制作方法,是先用白梅花和檀香末浸泡的水和面,揉或擀成馄饨皮大小,放在印有梅花图案的铁模子里,将面皮凿成一朵朵「梅花」。再把「梅花汤饼」入沸水煮熟后,放入鸡清汤中供客人食用。每客只需二百余花。这种梅花汤饼面条构思新颖,清新别致,制作精巧,色、香、味、形有机结合,有山林幽静,回归自然和吃法美妙的特点。这种梅花形面片汤,由于片薄、汤鲜,可谓形美、味美。鲜美的清汤里漂浮着一朵朵洁白清香的小梅花,可以想见此汤饼的色香味都是清绝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