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网贷监管新规 加速汰弱留强

蚂蚁集团上市喊停,堪称最近极受瞩目的话题。其实互联网金融监管力道加大,会加速行业汰弱留强效应体质不佳的中小型网贷业者企业会更快被扫出市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会改变,长远看市占率反而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陆官方11月2日发布网路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网贷业者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且不得跨区经营。由于蚂蚁来自微贷业务超过人民币(下同)2兆元,占集团营收近四成,新规将使蚂蚁面临必须补足资本金,并调整经营架构,网贷业务的扩展将严重限缩,使得原定11月5日在上交所科创板及港交所同步挂牌的蚂蚁集团也因此暂缓上市。

网贷业务跟一般银行贷款相比,杠杆高出许多。「巴赛尔协定」要求银行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资本适足率(银行自有资本净额除以其风险性资产总额而得的比率),也就是可贷放出去的金额,必须依据银行自身资本金有所限制,以避免杠杆风险过高。

但现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处在灰色模糊地带,它不算银行,属于中介平台,但贷款的资金来源还是银行。这形成了非常吊诡的现象,放贷的互联网平台不用出钱,只要负责大数据调查提供贷款人资料给银行,等同用上百倍杠杆,赚取利息收入,但不用承担违约风险,而是由提供资金的银行承担。

新的监管规定则对此做出严格规范,这会对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网路小贷业者来说,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增加资本金;其次,降低联合贷款规模,第三则是转型申请为消费金融公司

但就算补足资本金,以蚂蚁为例,也必须要取得全国性网贷牌照才能扩展业务。但在目前重重监管之下,分析师认为,全国性网贷牌照价值不高,与其花大钱补足资本金,还不如转型为消金公司,因为消金公司融资杠杆限制最高十倍,高于网贷仅有五倍的杠杆;且消金公司没有30%自有资金的限制。

只是消金也受严格监管,许多业务未必想做就能做,蚂蚁若转型为消金公司,获利成长率估值,势必不如投资人原先所想像,这也是阿里巴巴短线股价连带被拖累的原因。

但也不必对监管过度负面看待,因为这将加速行业汰弱留强。对中小型网贷业者来说,由于要提足资本金并不容易,因此可贷放规模将会大幅下降;加上全国小贷牌照的批准门槛大幅提高,许多体质不够好的网贷业者势必会被迫离开市场。但对互联网巨头来说,他们还有上述几种方法可以权衡得失,找出最有利的因应之道,只要官方审批通过即可,不至于丧失竞争力及市占率。

且监管提高,也会使得各方做出调整跟因应。或许互联网金融平台原本强势主导权会有所平衡,但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企业本来就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即使监管严格,也能发展出合法又符合时代潮流商业模式,稳坐龙头地位,不需过度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