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官媒否定房地产工具论 调控从严做好「六稳」工作

北京市。(图/CFP,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陆官媒《中国证券报》刊登文章指出,目前国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内部结构矛盾有待解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这个背景之下,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更重视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

这篇《防范房地产风险 增厚经济转型「安全垫」》文章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政策优化调整引发市场楼市调控放松的猜想,臆测不符合楼市调控持续从紧的现状,也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中长期追求;楼市调控坚持从严,旨在引导金融资金注入更多实体领域、防止房地产泡沫化。

文中反对大陆经济盛行的房地产工具论,认为这种理论只会加剧内部各种产业部门的失衡,导致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提供三点建议,一是确保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把资金花在刀口上」,二是防范楼市泡沫再次发生,三是努力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并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厚实的保障。

以下是《防范房地产风险 增厚经济转型「安全垫」》原文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政策优化调整引发市场对楼市调控放松的猜想。这种猜测既不符合楼市调控持续从紧的现状,更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中长期追求。在宏调优化的同时,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松旨在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更需资金灌溉的实体领域,防范房地产泡沫被再次吹大,为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更厚「安全垫」。

目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不确定性风险有所增加,内部结构调整矛盾仍待解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更加重视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并要具体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

深圳房市。

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不是放松而是要继续从紧。此中深意在于:一是确保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资金能最大限度地用刀刃上。长期以来,「只涨不跌」的房价使房地产企业成为社会资金的最大、最安全的使用方,产生了房地产与其他实体经济部门失衡的结构性矛盾。而且,中国经济一直盛行「房地产工具论」,即经济过热时,严控房地产;经济趋冷时,刺激房地产。时至今日,倘若再走老路,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内部各产业部门失衡矛盾,也会使优化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防范楼市泡沫再次吹大。近年来,楼市调控取得一定成效,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一定控制,但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以限售、限购、限价、限贷核心的调控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在从紧调控下,热点城市房价绝对值仍处高位,部分需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引发当地房价过快上涨。高房价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倘若此时放松调控,不仅之前调控成绩付诸东流,而且房价报复性反弹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社会效应

重庆市夜景

三是着力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厚实的「安全垫」。经济转型升级内涵之一就是摆脱房地产依赖症土地财政模式。这需降低房地产部门社会资源占有率,理清房地产金融体系,有效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可以预期,楼市调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从紧态势。短期在于维持政策刚性,长期在于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后者仍待制度改革深化,包括且不限于户籍制度与土地供应模式改革;租售并举制度可操作性落实;金融信贷政策差异化实施;房地产税改革系统性考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