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逆势拿6成市占 吊扇王「不效率成长术」
文/林洧桢
小池塘养分有限,水位还不断下降,身在其中的鱼儿如何才能活下来?
这池塘,是每年市场规模仅10亿元的台湾吊扇产业,最蓬勃时全台有约35家吊扇工厂,但过去20年,外销订单持续外流到中国与东南亚。不过,却有一条鱼,在小池塘内越活越大尾,它是拿下台湾吊扇内销市场6成市占率的嘉隆实业。
走进在台中大雅,成立已26年的嘉隆实业,藏身在蜿蜒的乡间小路尽头,2层楼的厂房陈列各种规格的吊扇与零组件,只见员工不停忙着出货,这一天,全台最大居家装修通路特力屋,它的采购团队也上门洽谈新年度的合作案。
带队在吊扇这个夕阳产业逆势突围的,是嘉隆实业董事长廖三荣。1993年,嘉隆实业刚创立时,台湾吊扇每年光内需就超过50万台,但当时他1年只卖不到5百台吊扇,是全台起步最晚、规模最小的吊扇工厂。
之后,不但内需景气翻转,大量吊扇外销订单也开始流向对岸,加上制造业外移,更导致工业吊扇需求年年走跌,多数业者为求生纷纷削价抢单。如今,台湾吊扇内需仅剩约25万台,存活业者亦锐减至10来家,但廖三荣却后发先至,成为独占台湾吊扇6成市占率的龙头。他凭什么胜出?
答案是:不效率!
举例来说,同样生产吊扇,别人想的是降低成本、拉高性能,追求性价比极大化,但廖三荣注意到的,却是安装者,也就是装吊扇的水电师傅需求。
灯饰店业者指出,吊扇在室内装修预算占比虽不到5%,但由于悬挂在天花板又与灯饰结合,若没安装好,无论摇晃或杂音问题,都很容易引发客户抱怨,对安装吊扇的水电师傅,无论是现场校正或是事后的二次维修,费时又不划算。
看到这个痛点,廖三荣一创业就改良吊扇设计,并加强出货前的校正测试,原本得花1到2小时完成吊扇安装与校正,缩短到仅需半小时。就算师傅安装不当出现问题,北中南也有服务人员能第一时间前往协助。因为提供让施工者安心的服务,尽管售价比同业贵上5%,订单却反而越来越多。
对制造业来说,品项简化,生产效益才能提高,或将工厂移到人事成本低的生产基地,才能提高竞争力,但廖三荣却都反其道而行。少量多样,且坚持台湾制造。
生产吊扇木叶片的坤扬实业负责人罗崇仁指出,当同业都将吊扇颜色简化成古铜、红木、黑色时,廖三荣是唯一反其道增加款式的业者,光颜色选择就比别人多2倍到3倍,「目录比别人至少厚1倍,但却让设计师很好做搭配。」
工研院绿能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杨秉纯指出,3年前,工研院要招揽民间业者,共同研发可节电50%的直流马达吊扇,其中愿砸数百万元投资研发拚升级的吊扇业者,「除了嘉隆,没有任何一家业者愿意。」
也因此,走进嘉隆展示间,除从小学教室的吊扇,到电子工厂的巨型吊扇一应俱全外,还有针对NBA球星林书豪在全球掀起「林来疯」热潮时,特别设计的篮球造型吊扇,展现出它搭配时事与场域的独特产品力。
不效率的还有,当市场变小,同业拚出货给大经销商或抢量贩店大单。但廖三荣却深知,杀价拚成交下,大单利润极薄,就算抢到手,也是死路一条。他因而全力开发灯饰店、设计师或水电行等通路,虽订单小,却能保住利润,才是活命的机会点。也因此直到去年特力屋找上门,才开始经营量贩店的大单。
为服务好客户,他采取较耗费人力的直营形态,比同业多聘2成到3成人力,不只自建经销通路网,更一并解决配送物流问题,成为全台唯一1天内出货8百台吊扇的工厂。廖三荣认为,这能更了解客户并确保品质,成本高也值得。
廖三荣拥有迥异同业的创业逻辑,和早年赴海外建吊扇厂的工作经验。他透露,当时的国际吊扇厂老板经常抱怨,公司有一半产能被毛利低、几乎不赚钱的大订单占据,但为了撑起营收却又不能不接,这让他学会做生意千万不能只依赖大单,而是应该尽量区隔市场,一小区一小区深耕,才真正能保住利润。
此外,对国际吊扇厂,制造力只是基础,能让客户长期埋单往往不只是价格,而是服务,这让他懂得用台湾制造稳住品质,再靠服务开拓市场。
就这样,嘉隆因牢牢掌握设计师与灯饰店等长尾客群,成为市场新王者。显见,市场小并非就没有成长机会,只要客户经营扎得够深,就算是身处小池塘的小鱼,也有一天能变成大鱼。
※本文刊登于《商业周刊》1638期,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如果房仲说出「这句话」,代表你出的买房价,已经很接近屋主心中的成交价第一次卖车,却被老鸟拖到厕所揍一顿...总经理的告白:谢谢前辈教会我,不要用「学习」的心态做生意双薪教师夫妻却兼职司机补贴家用...一个当不起首购族,在矽谷「工作到累死」的实例处女、巨蟹可能成为新主管手下红人!12星座4月运势解析,工作运前三名是...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全家到医院集合...嫁给独子的全职主妇,写下婆婆中风后的失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