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婚纱摄影走下坡? 这家公司却逆势成长三成

图、文/今周刊

24岁的小女生刘凯希,接下父亲的7千万元事业,面临传统婚纱摄影走下坡的年代,凭着「儿童摄影」新生意,终于为颓势止血。

在浪漫婚纱服饰展示空间中,居然冒出几个幼童身影,原来是新手夫妇带着宝贝们来婚纱摄影拍全家福,咦?为什么到婚纱摄影?走错地方吗?

公司位于新竹,有15年历史的京华国际,是亚洲占地规模数一数二的婚纱摄影公司。不但有从婚纱礼服到电影制片厂等完整的供应链,在中国也有10家分店。不过在台湾少子化的冲击下,这家婚纱摄影的老品牌,也得玩出新商机

主角就是企业第二代──现任董事长特助的刘凯希。今年才24岁的她,从父亲手上接下这个老品牌,企图转型

市场对这个产业,一点都不仁慈。根据内政部统计,2011年结婚对数高达16.5万对,2016年却只剩14.7万对,「现在婚礼相关事业真的不好做!」做喜帖事业数十年、身兼台北市摄录影业职业工会理事长陈铭君感受非常深。

儿童摄影超夯带动营收成长三成

「我们最高年营业额曾到达1亿6千万元,但那是6、7年前的事情了!」讲着过往的辉煌,刘凯希感叹:「去年只剩7千万元。」

话锋一转,刘凯希的脸上多了点喜色,她说:「今年因为做了儿童摄影,营业额较去年同期成长了三成。」尽管结婚人数下滑,但去年台湾的新生人口,却较一一年成长了约6%,刘凯希抱着「山不转路转」的创新经营之道,为下滑业绩止血,现在还要靠着儿童摄影,建立起新的产业生态圈

老产业的转型象征着时代的改变,父女接棒,也象征传统产业的新契机。京华国际的创办人兴隆摄影师出身,从照相馆起家,和兄弟们在中国合资经营「上花轿集团」,经营10家婚纱摄影据点,直到2002年想在自己的家乡落根,才开了这家婚纱影城

「假日爸爸都叫我来店里帮忙。」影城落地之后,才读国中的刘凯希,就开始在店里做些打杂工作

去年七月,刘凯希刚从美国大学毕业回台湾,「小时候叛逆,想离家远远的,规画留在美国工作。」但3年前,她看到父亲倒茶时颤抖的双手,瓦解了她的叛逆。「父亲老了。」她下定决心毕业后要回国接手,为父亲扛下重担。

跆拳道的刘凯希,从小的梦想就是参加大专杯,但参赛前夕,她却因为过度练习而受伤开刀,导致最后无法上场,「我发现事情不是一直努力就好,有时候要退一步看事情。」当婚纱摄影业绩下滑,父亲想的是如何让棚内布景、设备更好;但刘凯希退一步看,发现京华面临的问题,是大环境在改变。

「我观察到托婴中心月子中心、亲子餐厅最近疯狂地开!」刘凯希认定「儿童商机」是未来趋势,因此,刘凯希回国后做的第一项大改革,就是说服父亲掏两百万,将四楼的一间婚纱摄影棚改成「儿童摄影写真馆」。

增设儿童摄影是第一步,她还打算创造一个以结婚产业为主角的循环生态。一般人只会结婚一次,「如何让新人回头消费?」刘凯希思忖,新人结婚后会生子,将结盟业者延伸至月子中心、亲子餐厅、旅行业等,新人就可衍生消费。例如介绍新人到结盟的月子中心消费,月子中心又提供京华国际的「免费儿童摄影」,消费者不就回流了吗?「我们只送一张,新人会加买其他照片跟相本。」刘凯希说。

(阅读全文…)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73期)。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 不畏夕阳产业 小油墨厂独门配方连赚18年  这间可以洗洗睡的漫画店 大受上班族好评! 跳出证券业 她靠网路女鞋年收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