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三立做杂志 黏紧粉丝一年就赚钱

文/黄亚琪

▲三立电视副总经理 张正芬(前)与团队,用行销思考来编杂志,让月销量翻3.5倍。(图/商周提供/摄影杨文财)

「当人家觉得你疯了,你就成功一半了!」这是三立电视总经理张荣华今年9月上架第3本杂志《文创Life》最大的体会

三立第一本杂志2000年创刊,不过20个月的《华流》平均月实销量约7万本,今年5月至7月在7-Eleven生活类月刊实销量第一名;刚创刊的《爱玩客》甫上架,也在各通路夺下综合休闲旅游双月刊销售冠军

今年上半年,《华流》开始获利,打破一般纸媒创刊平均3年到5年还在损平间挣扎的定律,约1年就赚钱。随着杂志上架,其自制偶像剧,收视率跟着水涨船高;因应个别戏剧开设的脸书讨论区也排进讨论活跃度全球第5名。藉杂志销售,拉升戏剧、节目收视率、活跃脸书讨论度,这一环扣一环的关键是什么?

电视迷变成死忠读者搭上ON档节目,热卖10万本

颠覆编辑部主导内容的传统模式,《华流》、《爱玩客》背后推手是三立资深副总经理、身兼2本杂志社长,张正芬领军的行销团队,「我们从行销、产品出发,彻底将『粉丝经济』玩透,」她一语道出在纸媒低迷景气下胜出秘诀

滚动粉丝第一步,在于将ON档戏、ON档节目和封面主题绑在一起。以销售逾10万本那期为例,封面人物是刚下档戏剧《我的自由年代》男女主角李国毅任容萱。上映时收视率不到1%,在封面报导加持下,随讨论话题展开,结局提升到平均逼近2%成绩。

这是摸索4期才得出的经验。《华流》前3期销售仅2万本左右。直到第4期,以ON档节目《超级偶像七》出身的谢博安为封面,销售逾5万本,比前3期多一倍以上。

摄影棚编辑室4小时跟拍,产出独家故事

杂志内容「视觉故事化」,这模式是滚动粉丝购买欲第二步。对铁粉而言,即时内容外还要「独家」加「独特」,才能在大堆杂志中刺激消费。张正芬表示,三立最大优势是百分百自制内容,好处是艺人行踪可掌握,产生独家内容。难的是,要在演员一边拍戏,一边仅有4小时内完成,有故事性、视觉感,就是挑战。

执行前,同仁会先将企画书准备好,包括4张A4内共91张参考图,这还是最低规模。视觉总编蔡镇宇先画出如拍电影分镜图,让演员上场就知道怎么拍、视觉故事连续性概念是什么。

把粉丝当市场温度计每一款封面,他们要的就做

滚动粉丝第三步,即首创杂志封面签名会。负责行销推广的资深经理廖翎妃分析,办杂志签名会,粉丝到场看见偶像,加深搜藏感、累积忠诚度,买的不仅是杂志,连带推动周边商品销售,还推升收视率。

「鱼帮水,水帮鱼」效应,玩到后来,还一次推出多款封面。「只要是粉丝要的,就可成为我们的封面。」张正芬解释,跟一张CD发行5个版本封面套道理一样,只要产品好,粉丝就会埋单,「每期封面制版成本仅增加2000~3000元,成本并无增加很多,但粉丝可能一次买5本。」

杂志新手三立渐渐让铁粉变成「华粉」,勾动购买欲。尽管杂志仅占总体营收约1/60,但新平台背后滚出的粉丝效应,却有很大想像空间。三立用跨媒体印证了:有粉丝,就有商机。滚出不同行销模式,让偶像市场的获利模式又开了一扇窗。

【 更多报导 】

「哈啰,各位悲惨的穷人们,你们想要的东西我根本不希罕」这才是连胜文的真心话33岁开始搭商务舱》吴淡如:再省,也不要亏待自己跟日本人合作让我体悟:为什么台湾人总是「赢在起跑点」,却「摔在终点线」?

英文系没前途?为什么台湾在培养人才前,从没想过学生毕业后的死活

仰卧起坐都白做了?想瘦小腹,先搞清楚胖肚子的4大原因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