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6.7号别乱用!外食族防毒守则 小心热汤油酸腐蚀
许多民众总认为,只要没有吃到发生食安问题的特定饮料、食品或添加物,使用的是合格的塑胶容器,就算安全。但是,塑胶容器太方便,种类又多,遇到台湾五花八门的美食小吃、饮料、零食就出现问题了。
这些用完即丢的餐具背后没有告诉你的是:这些含有塑化剂的食物容器,不只不能用来装热汤、热饮,遇到油、遇到酸、碱,遇到不良的使用习惯,都会释放出塑胶添加剂或变质,这些化学物质会连同食物一起被吃下去。
守则3:注意与食品接触的各个部件是否皆为相同材质,避免本体虽选择了正确材质但其他部件却不适用, 例如保温瓶(杯)标榜304钢材,里层却涂了塑胶。
守则4:若要使用于酒精性饮料,只有PP或PE、PET材质适合。使用前先确认塑胶材质及特性,并购买有清楚标示的产品。
守则5:若为重复性使用之塑胶产品,清洗时尽可能选择中性洗剂,避免酸性或碱性洗剂侵蚀塑胶。
守则6:减塑健康守则 :塑胶餐器具清洗完之消毒杀菌应避免使用紫外线杀菌,因为紫外线会造成塑胶老化。
守则7:减塑健康守则于高温处。
守则8:塑胶容器勿直接日照与置放。
守则9:一次性使用塑胶产品,使用后请丢弃回收,勿重复使用。
守则10:重复使用的塑胶餐器具,清洗时勿用力刷洗,若有刮伤或是磨损应更换。
守则11 :塑胶发生老化现象时,就是辨识颜色发生变化最方便的视察诀窍,若发生时应进行更换。
▲塑胶6.7号的容器忍受度一览表。(图/社团法人台湾环境教育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