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营养午餐 一天丢掉10吨厨余
学童营养午餐好浪费!董氏基金会24日引用台北市餐盒食品商业同业公会统计数字指出,光是该公会负责的100所台北市公私立学校的营养午餐,一天就有10公吨的厨余量,换算下来「年产值」高达1.9亿元。董氏基金会表示,除了「大锅菜」难兼具美味之外,台湾孩子偏食、挑食恐怕是造成食物浪费最大原因。
董氏基金会表示,根据调查显示,台湾一年浪费的食物,可以堆成60座101大楼(以放入90公分厨余桶计算),而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学校午餐上。根据台北市餐盒食品商业同业公会表示,公私立学校7万份餐平均每天可回收10公吨厨余,相当于1.7万盒营养午餐,若以一个便当家长缴交一餐55元计算, 一天将有93.5万元被用做厨余,平均一年消耗1.9亿元。
▲台湾一年浪费的食物,可以堆成60座101大楼,相当惊人。
基金会指出,台北市学校午餐食物浪费的情形,相对严重,据观察,在花东地区学校的厨余量就很少,且还有效推动善用、打包回家,「光是在珍惜食物这件事情上,明显也有城乡不同。」
而造成学校午餐食物浪费的原因,基金会表示有很多面向,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受限于午餐成本、「大锅菜」烹调方式造成对口味的限制,对此就有餐饮业者认为如果要降低剩菜剩饭的比率,建议提升食材料理精致度与变化性。另外的原因是因为国人饮食教育不够透彻,尤其在台北市等都会,食物取得很容易,加上孩子偏食、挑食,都让孩子不懂得好好珍惜食物。
▲董氏基金会近年积极在校园中推动「食育」,希望能减少团膳剩食。
董氏基金会近年积极在校园中推动「食育」,为了使孩子了解,食物起源自田间、烹饪、餐桌,再变成厨余的过程,有学校在持续2年食育后,让学生平均每天多吃74克蔬果。还有老师说,自从孩子接受食育、学着自己种菜、照顾菜园之后,对午餐不再挑食,不会浪费食物还会把青菜都吃光光,厨余量也跟着减少了。
基金会表示,如果孩子不重视「吃健康的食物」的重要性,未来可能变成「胶囊世代」,三餐再也不用精心烹调食物、也不再咀嚼和品尝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失去饮食文化,而且也吃的不健康,还可能提升未来罹患慢性病机率,导致各种药物不离身的后果。
▲「食育」让孩子能知道食物的起源以及烹饪过程,使孩子懂得珍惜食物。
「食育」包含饮食认知跟饮食行为还有饮食文化,好的饮食行为可以帮助孩子奠定健康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更专注在课业、也更享受校园的生活,让孩子能知道食物的起源以及烹饪过程,进而明白食物不管是栽种或是烹煮的过程都是相当辛苦,是得来不易的珍贵资源,不应该随意浪费,甚至会经由适当教育与宣导得知在其他国家有很多人因为粮食不够而饿死。当孩子领略到食物的意义,自然就懂得好好运用资源,让食物可以尽最大的效用,而不是一直白白被浪费。
▲让孩子知道其他国家有很多人因为粮食不够而饿死,孩子才会更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