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不适任司法官 司改会建议法官评鉴纳入过半外部人士

▲淘汰不适任司法官,未来将是司法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图/视觉中国CFP)

记者吴铭峰台北报导

前法官陈鸿斌性骚扰案件,目前以免除法官职务落幕,但也暴露出我国淘汰不适任司法官的难度极高。对此,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点出问题核心,在于「法官评鉴机制」不够确实。司改会提出《法官法修正草案建议「法官评鉴委员会」要纳入过半数的外部专业人士,好让法官评鉴机制更能接地气、符合民意

宪法81条保障法官为「终身职」,让我国淘汰不适任司法官的难度极高,而不适任司法官充斥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第一线面对人民,不但没有增加人民对司法的信赖,反而让人民对司法失去信心。即便蔡英文总统上任后,敲锣打鼓的举行「全国司改国是会议」,浩浩荡荡列出上百项决议,让司法院、法务部主导司法改革。但结论却是人民对司法越来越没信心,对司改更是嗤之以鼻。

司法院嗅到了问题的核心,在新的一年中将以「淘汰不适任司法官」为重点工作。由于宪法保障法官终身职的关系,目前能淘汰不适任司法官的机制,仅有透过《法官法》中的「法官评鉴机制」与「职务法庭」。但「法官评鉴机制」历年来均成效不彰,「职务法庭」在性骚扰法官陈鸿斌案中,更大喇喇地上演官官相护戏码……这样看来,似乎没有方法淘汰不适任司法官……

因此司法院提出《法官法》修正草案,让案件当事人可以直接请求法官评鉴,另外也在「法官评鉴委员会」与「职务法庭」的成员中,纳入外部专业人士,提高评鉴效果,以及加速淘汰不适任司法官,让职务法庭的判决更贴近民意。对于司法院在「职务法庭」引进外部人士的做法,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执行长陈雨凡表示认同,她指出,职务法庭处理的都是法官或检察官适不适任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更多涉及其他专业领域的判断。「法官是法律领域的专家,但可能不是其他领域的专家。」所以加入外部人士的专业意见,可以让职务法庭的判断更广泛、更多元。

至于司法院提出的「法官评鉴委员会」修正草案版本,虽然增加外部专业人士的人数,由4人增加为6人,但实际上,法评会还有其他7名委员,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所组成,若遇到争议性极大的案件时,专业法律人士最终仍会操纵法评会的决定。因此司改会认为,除了提高外部人士的人数外,更要提高比例,一定要超过半数,才能让法评会的决定,不被专业法律意见操控,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