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人性注定失败」 专家:年轻人理财靠123原则

郭莉芳认为,年轻人想存钱,未必要把欲望压到最低,违反人性注定失败。(示意图记者周宸亘摄)

记者徐珍翔/专访

大家都羡慕我有4个小孩,老了不怕没人养,但是,他们十几、二十年后要面对怎样的社会,其实我不知道。」这段话被《Smart智富》月刊主笔、理财课程讲师郭莉芳从口中缓缓送出时,脸上微纠的眉头令人不禁收起笑容,恐怕在那一刻,她已道破时下年轻人心中那份「不安全感」的由来。

根据主计总处最新统计,今(2016)年1至6月实质经常性薪资(固定月薪)为3万7,436元,仍不及2000年的3万7,833元,平均实质薪资(含固定月薪、奖金及加班费等)则是4万9,958元,也不如2000年的5万464元,换句话说,台湾民众的薪资涨幅明显跟不上物价,实质收入甚至比16年前还差。

谈到这类冰冷的数字,已在财经领域打滚10多年的郭莉芳一副早已看破的模样,她说,与其一直抱怨薪资不涨,加班又存不了钱,还不如多花时间投资自己的脑袋,「现在网路有很多免费课程,边学理财边运用,根本不用看老板脸色,自己就可以帮自己加薪。」

这番轻描淡写的论调,来自郭莉芳逾20年的职场经验,她从每逢朋友月底聚会便借故缺席的「月光族」,先靠着「零存整付土法炼钢存死钱,再逼自己脱离流行杂志的舒适圈,跳槽至一窍不通的理财杂志练功,之后透过不同教育训练,或者向受访者请益,才逐渐掌握各种理财工具,如今更熬成理财作家,出书《终结零存款:上班族这样存,不靠老板照样年年加薪》分享经验。

▲郭莉芳花20年时间,从「月光族」成为如今的理财讲师。(图/受访者提供)

被问到薪资不高的年轻人如何理财?郭莉芳给出的建议是,不妨采用「123原则」,首先,原则「1」是指利用零存整付、储蓄险、定期定额基金方式留住「薪水的十分之一」,对月光族而言,根本无须考虑利息高低,重点是强迫储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谈及部分人迷信「明牌」理财,她提醒,如果不曾做过功课,完全不懂理财、不懂投资,千万不要以为从旁人的口中可以听见所谓飙股,梦想一夕致富,事实上,这类人多以赔钱收场,「我可以说的是,每十个人当中,大约只有两个人会成功,如果没做过一些功课,就不要去投资股票、基金,还不如拿去买储蓄险。」

所谓的原则「2」,便是把日常开销分成两大类──支出、消费,并设法定出上限。前者指生活必须的费用,像是伙食费交通费;后者则是指「想要」的花费,也就是说,即使不花这笔钱,也无损生存条件,是可以省下来的费用,「比方说,我总不会因为少买一个包包、少买一双鞋子,就搞得自己餐风露宿吧?」

即便如此,郭莉芳强调,自己虽提倡能省则省的想法,但不等于要把各种欲望压缩到最低,认为每天都要喝一杯咖啡,或者每天都得抽半包烟,甚至是每年都要出国玩一趟的人,都不应该放弃原本喜好,「任何违反人性的行为,最后都会没办法坚持,注定要失败。」最好的作法其实是把各种消费控制在一定金额内。

举例,就喜欢出国旅游的人而言,年收入50万元者不妨把旅费设定在十分之一,约5万元,「假设你觉得不去欧洲,会无法补充一些人文素养,那也可以,就把时间拉长,改成两年去一次,一次花10万元。」较正面的方式则是设法提高赚钱能力,若靠着兼职、赚外快把年收入提高到80万元水准,就算每年去一趟欧洲也未尝不可。

▲仅企业提拨6%(左)与劳工自提6%后的退休金比较。(图/翻摄自劳动部网站)

至于郭莉芳口中的原则「3」,是指劳退新制中,劳工自提至少得达到3%。她指出,若一个人从25岁工作到60岁,除企业所提拨的6%外,自己每个月也提拨6%,当职涯平均薪资(从年轻低薪到人生巅峰期高薪)为5万元,每年加薪幅度1%,劳退帐户投报率2%,退休后一直到84岁(平均余命)前,每月可领到退休金1万8,931元,远高于「劳工完全不自提」的9,466元;劳工自提3%的退休金则介于中间,为1万4,198元。

「假如你是劳工,退休应该有两笔收入,劳保的老年年金,以及劳退的退休金,其中,劳保有可能破产。」根据郭莉芳的说法,由于众人的劳保费都存放在同一个池子内,随着人口老化,现行劳工恐怕会与退休族群呈现死亡交叉,届时劳保费收入很可能会跟不上年金被提领速度,「是真的有可能打折,甚至破产,你领到或许会变很少。」

相较之下,劳退新制的退休金稳定得多,郭莉芳指出,劳退采个人专户,自己所存下的退休金不可能被旁人领走,可惜的是,根据劳委会调查,市场约8成以上的劳工都选择不自提,谈及此节,身兼劳健保讲师的她不禁停顿半晌,接着忍不住又说:「我这边还是要强调,你至少要提拨3%,以后会比较轻松。」

整体而言,郭莉芳认为,一名白领阶级劳工若从25岁一直工作到60岁,未来每个月要从劳保、劳退领到2万5千元退休金应该不成问题,不过,却未必可以就此安枕无忧。

▲郭莉芳说,白领阶级工作35年,靠劳保、劳退要领到2万5千元不难。(图/达志/示意图)

「你觉得每个月2万5千元够生活吗?」郭莉芳当下转换身分,用自己最熟悉的记者口吻反问,见一片静默,便迳自接话,直言若每年通膨以2%推算,这笔钱在30年后,大概只等于1万3千元,「一定不够嘛,所以大家才要提早准备,就算只存一些殖利率好的股票,长期下来还是会有一定效果。」

「和某些相当专精的前辈比起来,我不敢说我是师傅,只能说涉猎得较广,什么都懂一点。」郭莉芳说,无论选择何种理财、投资工具,前提是必须做足功课,不可盲从,她举例,自己在农历年前常会出脱手中股票、基金,主因是台湾放长假时,国外仍正常开盘,所以一旦欧美股市大跌,开盘当天难保不会跳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让子女有过多孝亲负担,除原本就擅长的基金外,郭莉芳后来也向坊间一些存股达人学习,之后便试着购买一些殖利率5%以上的股票,其中不乏电信、食品、连锁超商及保全类股当中的「老二」,主因是价格相对亲民,「今年帐面报酬不含股利大概10%多,都会拿来当作我和先生的退休金。」

「有小朋友后,投资会比较保守吗?」已身为4个孩子的妈妈,郭莉芳似乎早有定论,面对问题,当下不假思索回答:「没有,更要积极,养小朋友会有更多动力。」她强调,投资过程难免会赔钱,重点是能不能从中学习、记取教训,下次避免同样错误,「如果有人说自己没赔过钱,那都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