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血尿」勿轻忽! 他确诊「侵犯性膀胱癌」全切除

▲「无痛血尿」勿轻忽!他确诊「侵犯性膀胱癌」全切除。(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72岁的杨阿公去年3月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透过膀胱检查发现膀胱肿瘤,经内视镜刮除肿瘤后确诊为侵犯性膀胱癌,只能将膀胱切除。原本术后需在腹壁做造廔口,并挂尿袋搜集尿液,但医师改采「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截取一部份小肠重新塑型为新膀胱,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两周后顺利出院,仅需加强排尿训练定期追踪即可。

台北慈济医院泌尿主治医师游智钦表示,膀胱癌的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血尿,必须透过膀胱镜诊断,若癌细胞未侵袭肌肉层即为「表浅性膀胱癌」,这种情况只需刮除肿瘤、灌药治疗、定期追踪即可;但若是侵犯到肌肉层的「侵犯性膀胱癌」就必须根除性膀胱。

▲小肠重建的新膀胱。(图/游智钦医师提供)

游智钦提到,根除性膀胱切除手术指的是将膀胱、摄护腺子宫完全切除,骨盆腔淋巴也要完全根除。放疗合并化疗也是治疗选项之一,但这种方式虽能保留原有膀胱,患者却仍面临膀胱功能变差问题,且日后约有百分之30的病人仍需接受根除性膀胱切除手术,这时手术较困难,风险也更高。

医师将患者膀胱根除后,一般有「回肠导管尿路改道术」跟「原位新膀胱重建术」两种替代方案,「回肠导管尿路改道术」是在移除膀胱的同时,取下一段回肠,一端接在输尿管,另一端拉到腹壁上做成一个造廔口,日后尿液由此排出,这种手术较简单,缺点是病人身上必须长期贴附集尿袋收集尿液。

▲台北慈济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游智钦。(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原位新膀胱重建术」则是将一段约60公分的小肠塑型成球状,与输尿管相接,成为人工新膀胱。这种手术后,病人要透过腹压训练练习排空膀胱,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排尿,但容易产生失禁、排不干净的情况,因此有些患者必须学习自行导尿。

游智钦医师提醒,大部份的膀胱癌是由泌尿上皮层长出来的恶性肿瘤,男性发生机率女性的4倍,抽烟者发生机率同为不抽烟者的4倍。喝到含有砷的水,或经常接触染剂橡胶皮革、铝等物质的人都会增加罹癌风险。

此外,尿路结石、膀胱发炎都有可能造成血尿,但一般血尿都常伴随其他不适感,若是无痛性血尿,就必须多加留意并找医师做检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