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谁摧毁了社会的同理心?
▲笔者认为,培养出「同理心」与「分享」的善念很重要。(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
孔子和他两个爱徒颜渊与子路谈到个人的志向,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谈到,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愿意和朋友共享成就与财富;颜渊则乐意为他人做事,不自夸、不居功、不求回报。子路接着问老师的志向,孔子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当然,有别于两位弟子分别强调「与人分享」与「个人修为」,孔子的格局就更高了,要营造出一个大同世界。
在教育不普及,媒体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的学习大都透过「身教」,能有「言教」的机会并不多。进入资讯年代中,不要说「身教」,连真人的「言教」也不多,如今是由「网教」取代,特别是对年轻人。如果今天拿颜渊与子路的志向来激励年轻人,恐怕要被说成「八股」,「这是甚么时代了,还拿两千年前古人的话!」可是,当笔者看到最近一连串令人触目心惊的报导,会建议大家回过来思考颜渊与子路的话,政府则应该以孔子话来做为鞭策。
街头与家庭暴力虽然和人类社会形影不离,到了21世纪,教育已相当普及,人权意识也都进入了相关法规,还规范了通报的职责。可是悲剧不仅不能杜绝,甚至层出不穷!而根据报导,有些悲剧居然源自于一个很平常的事(如幼儿哭闹、食物忘了加辣、刻意超车、差一点撞到、认错人、看不顺眼...),即不顾他人的安危暴力相向,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聚众滋事逞凶斗狠!
其实教育部很早就在中小学推动「服务课程」,也就是希望从小建立起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胸怀,近年来也落实到大专院校。吊诡的是,成果在哪里?教育部似乎重视预算执行率,或是看到报导后出来喊话增加相关预算,或邀请学者进行研究...等来做为成果。相关人员应该走到街上去观察,学子们是否因「服务课程」而建立出所谓的「同理心」与「服务心」?
以身作则
多年前笔者即为文指出,推动「同理心」与「服务心」不是用课程方式,而应该是「以身作则、型塑氛围」的潜藏课程。试想,如果有小学生平常就在家中照顾病榻上的父母,父母可以为他开一张「服务证明」吗?如果服务课程只是分配学校公共走道的清洁扫地,而不会主动为自己上课的教室、为自己住的社区维持整洁,这种服务课程有用吗?而作为老师的,舍不得在自己家开冷气,却在学校大方用,并且在学生面前高谈环保,这又会是何情景呢?
此外,居住环境的不友善也会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君不见在都会中虽有林荫大道贯穿,两旁摩天楼林立,是打卡留念的好地方,但只要一转进巷道,处处显露出人性的贪婪与公德心的缺乏,丑态百出不是房子的老旧,而是人心!
居住环境的不友善与社区环境逐渐崩坏,源自于你争我夺;光是占用公共空间作为私人停车,手法巧妙最能展现台湾人的智慧!当然,政府公权力未能彰显,要负起最大的责任,让大家有样学样且不断创新!
总之,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权力不彰使得人们明知有法却不在意法!鉴于此,政府应以恢复社区友善空间为优先,让民众不要生活在彼此猜忌与紧张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培养出「同理心」与「分享」的善念。当然,政治人物更应重视「修为」,不能做出不良示范,若为了达成目标不惜挑拨族群,尔虞我诈且不断创造假新闻,风行草偃,这个社会不乱才怪!
►看更多【薛承泰】专栏
►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