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民意国民参审将融入陪审 「合审分判」新制出炉
▲国民参审将融入陪审,成为合审分判的新制度。(图/视觉中国CFP)
人民参审制将出现大改变!司法院表示,因应民意,目前推动的《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法草案》将作出调整,原本由国民法官与职业法官共同「合审合判」的草案,将融入民众更属意的陪审制度精神,改成「合审分判」,先由8位国民法官审讯,一致评决有罪后,再请3位职业法官进行后续判决。
参审制大转弯的消息,《ETtoday新闻云》先前就掌握消息,2月底时司法院秘书长吕太郎接受访问时指出,参审纳入陪审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现有的草案,纳入「陪审的元素与精神」;另一种是完全采用英美法中原汁原味的「陪审制」。两种方式都有讨论,但还没共识,也还不知道该如何呈现。最后经讨论后,改成「合审分判」的新架构。
蔡英文总统上任后召开全国司改国是会议,决议将国民参审列为司法院最重要推动草案,司法院也随即完成《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法草案》送交各单位会衔。但人民对司法信任度持续低迷,根据国立中正大学犯罪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民调,有近八成的民众,不信任法官审理案件的公正性。再加上司法院提出的国民法官与职业法官「合审合判」制度遭到支持人民团体大力反对,进度卡关,为了顺应民意,并尽速让法案过关,司法院与民团协商改为「合审分判」制度。
「合审分判」制度是针对司法院推出的国民法官制度做出变更,虽仍维持3位职业法官的人数,但国民法官的人数由6位增加到8位;并且案件审理方式,由8位国民法官在第一阶段认定事实部分,进行审理,若一致决定被告有罪,再交给3位职业法官进行第二阶段审理。而第二阶段审理中,至少须有1位职业法官认同有罪,3人才能开始量刑;但若要判死刑,应由11位法官一致决定。
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国民法官无法达成有罪或无罪的共识,形成僵局陪审(hung jury)。此时,检察官可选择撤回起诉或重新起诉,再度遴选新一批8位国民法官。而对于僵局陪审的状况,目前司法院与民间团体还没共识,主要是从美国的一致决,或澳洲的容许一票之差,来择一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