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内阁制】何思慎/期待「内阁制」 由下届总统启动修宪开始
▲笔者认为当下台湾社会存在难解的统独之争,缺乏共识,故权力分散,且「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的「内阁制」恐较适合于台湾。(图/记者汤兴汉摄)
在总统的初选中,将我国宪政体制由「总统制」改为「内阁制」的声音再度浮上枱面。虽说,在总统大选后,这样的讨论往往不了了之,更有选前支持「内阁制」的候选人,当选后,即态度丕变,牢牢捉着总统大权,绝口不提修宪,兑现改行「内阁制」的主张。究其原因,「总统制」下的总统在权力运作上乾坤独断,其权力之大,远甚于「内阁制」的总理,只要尝过,难以戒断,故选前对「内阁制」的主张随之抛诸脑后。
其实,我国自从修宪直接民选总统,取消立法院对行政院长的同意权后,宪政体制即向「总统制」倾斜,形式上虽仍维持类似「内阁制」总理的行政院长,且在宪法中,行政院长仍为最高行政首长,向立法院负责,但实质上,行政院长已沦为总统幕僚长,有责无权;相对的,总统则垄断行政权,有权无责。
当然,仍有人主张我国的宪政体制类似法国的「半总统制」亦或称之为「双首长制」,但在陈水扁总统主政时,立法院控制在国民党手上,陈总统起初任命国民党籍的唐飞为行政院长,但此不同于法国在总统与国会分属不同政党下,总统尊重国会多数,以利总理向国会负责,而交出行政权,形成「左右共治」。当时,唐飞为以个人身份入阁,非国民党负起组阁责任,实质控制行政院(内阁),何况唐飞仅是过水,任期只短短139天,即被当石头搬开。其后,陈总统即无视国会多数,任命民进党籍人士出任行政院长,宪法中的「双首长制」精神荡然无存。
在缺乏宪政习惯的补缺下,我国的宪政体制已遭扭曲为「总统制」,此恐有违当时修宪之原意,但执政者常借口在文化上,国人较接受权力集中于总统,更托词直接民选的总统怎可虚位。然而,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难掩在台湾民主化后,历任总统皆执政失败的不争事实,从李登辉至蔡英文,虽有蓝、绿之别,但无可否认的,渠等皆为知识界菁英。因此,执政失败若成通例,而非个案,此恐因遭扭曲的制度使然,而非总统个人因素。
在总统直接民选后,台湾政治不断在蓝、绿间轮政,其间固然存在统独的认同分歧,但宪政制度缺陷使然应不容否认。惟韩国瑜的「总统兼行政院长」之说非旦「违宪」行不通,更将使宪政秩序更趋混乱。因此,2020年总统大选不应只在统独议题上打转,亦须正本清源,面对「总统制」或「内阁制」的抉择,以求国家长治久安。
诚然,战后在台湾的政治实践中,从威权到民主,国人似乎认为权力集中于总统为共和之常态,殊不知在民主政治上轨道之国家中,「内阁制」始为常态,「总统制」是例外,美国乃「总统制」之创始国,更为「总统制」唯一运作成功之案例,故美国政治学界将此谓之为「无法输出的制度」,亦即「橘逾淮为枳」,更遑论近年学界逐渐讨论「总统制」在美国运作亦衍生难解的制度性问题。
诚然,制度无绝对的良窳,重点在是否符合我国所需。「总统制」除权力集中一人外,更为「胜者全拿」之制度,若非社会具高度共识,难以有效运作,此可证诸台湾近20年来的政治乱象。当下台湾社会存在难解的统独之争,缺乏共识,故权力分散,且「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的「内阁制」恐较适合于台湾。
期待下届总统能具高度,协商朝野,无私的启动修宪,向「内阁制」倾斜,以解台湾政治权责不符的沉疴。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